□中鐵十一局集團二公司工會 呂國棟 劉俊英
推進和諧企業創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中鐵十一局集團二公司工會 呂國棟 劉俊英
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工會要積極參與并助推落實。在加快改革的進程中,開展和諧企業創建工作,既是順應大局所需,又是工會職責所在,更是工會工作圍繞中心的結合點。充分認識和諧企業創建的意義,努力推進和諧企業創建工作,是新時期工會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和勞動關系雙方的地位、作用,決定了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建立和諧社會中,要把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擺在突出的位置,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首先,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企業與職工共同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和諧社會離不開企業的和諧穩定,而企業的和諧穩定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勞動關系的互利雙贏。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增強黨的階級基礎、融入黨政中心工作、協調勞動關系、促進和諧社會構建方面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工會又是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這一基本定位更決定了其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按照習總書記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要求,通過加大協調勞動關系工作力度,進而推進和諧企業建設。
其次,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工會組織履行職責的重要任務。近幾年,中鐵十一局集體公司的勞動關系總體是協調穩定的,職工利益也得到了較好的實現。但是,隨著改革逐步深入,經營機制轉換的不斷深化,企業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趨向多樣化,特別是改革處于攻堅階段,有時會觸及到部分職工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產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工會組織一方面要教育引導職工正確的認識改革、支持改革;另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維護職工在改革過程中的合法權益,敢于和善于為職工說話辦事,切實擔當職工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
再次,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體現。和諧企業創建工作,是新時期工會服務中心工作的一項重要抓手,也是時代賦予工會的一項重要使命。當前,工會工作的對象、領域、內容、方式和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工會工作者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牢牢把握新時期工會工作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探索順應形勢發展、體現時代要求、服務黨政大局、滿足職工需求的工作思路、工作機制、活動載體和服務手段。和諧企業創建是推動工會工作向縱深發展的一個有力抓手,它不是獨立于工會工作之外的,而是統領工會工作的一個“牛鼻子”,包涵了工會的各項工作,突出了工會的維護職能,體現了“黨政所需、職工所急、工會所能”的要求,有利于服務經濟建設,有利于服務職工群眾,有利于得到社會各界對工會工作的支持。
勞動關系和諧與職工的具體利益息息相關,工會組織一定要把握這一特點,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將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與調動發揮職工主力軍作用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著力打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一要主動開展維權。把維權活動貫穿于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全過程,在工作實踐中體現主動性,堅持深入生產一線調查研究,掌握了解職工群眾的呼聲、要求和利益訴求。要建立及時收集處理職工的思想反映和利益訴求的信息溝通、調查處理、多方協商、跟蹤問責、督促反饋等系列工作機制,形成反應靈敏、處理迅速的維權網絡。主動從職工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人手,快速受理職工群眾的信訪,真正實現零距離維護的突破。
二要注重維權方法。要抓好機制維權、源頭維權,把工會維權工作納入到黨政主導的維護職工群眾機制之中,把已經建立的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商等制度做細做實。積極參與制度、規定、政策、文件的醞釀產生過程,敢于反映職工群眾的合理意見和正確要求,使所制定的各項政策、文件符合大多數職工群眾的愿望,符合企業和職工共同發展的實際,確保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最有效、最及時的維護。

三要把握維權重點。新形勢下,工會工作要堅持整體維護與具體維護相統一原則。在維權對象上,重點是一線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等群體合法權益的維護;在維權領域上,重點是勞動就業、技能提升、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健康、女職工特殊權益等方面的問題。要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工會維權觀,努力做好黨政所需,職工所盼,工會所能的工作,認真落實“三不讓”承諾、困難職工救助、基層職工書屋建設、金秋助學行動等系列幫扶活動,推動解決職工群眾最敏感、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企業工會要做好維權維穩工作,就必須以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構建行之有效的各項維權機制。
第一,構建民主管理機制。在新形勢下,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的環境、任務和要求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為此,企業工會要重新審視職代會制度的性質和定位,切實使職代會成為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基本形式。要理順企業民主管理與企業法人治理的關系,將職工民主管理納入現代企業制度框架之中,使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更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深化企務公開,切實搞好企業收人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加強企業領導干部的民主評議工作,促進評議指標更加科學,評議程序更加規范,評議結果更加有效。
第二,構建利益協調機制。勞動關系雙方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企業工會要協調雙方利益,實現互利共贏,就要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勞動關系協調工作。要促進企業完善勞動合同制度,積極推行集體合同制度,切實保護職工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益。切實發揮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作用,把勞動關系雙方發生的勞動爭議解決在基層和班組,消除在萌芽狀態。要創新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委員會的各項職能,堅持群眾監督與組織監督相結合,依法解決勞動關系雙方的矛盾,依法維護職工的各項權益。建立應對深化改革中可能發生矛盾的預警機制和疏導機制,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狀況。建立完善工會法律援助與服務機制,向困難職工群體提供及時有效的救助。
第三,構建訴求表達機制。企業工會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要著力搭建溝通平臺,通過設立職工意見箱,定期發放“職工心聲”反饋表等形式,暢通職工訴求渠道。通過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召開工會工作例會、分析職工思想狀態等途徑,了解職工的所思所求,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主張和建議。通過建立“工會熱線”、“領導與職工懇談會”、“領導干部接待日”、“職工來訪電子信箱”等平臺,讓黨政領導及時了解職工的意愿和要求。要重視職工信訪工作,及時理順職工情緒,把收集和反映職工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第四,構建落實保障機制。職工群眾作為勞動關系中的一方,保障他們的權益是工會維權的重要內容。工會要積極維護職工的勞動權、工資報酬權、社會保障權、民主監督權。還要維護好職工的生命權,切實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要著眼職工群眾多層次需求,全力打造為職工群眾服務的升級版,加強幫扶、援助、服務三位一體建設,努力做到春有慰問、夏有清涼、秋有助學、冬有溫暖。
第五,構建督辦追責機制。工會維權工作要旗幟鮮明、主動作為,哪里的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會就要站出來講話。對于各類涉及維權的事件要及時調查、及時研究、及時處理、及時呈報、及時反饋,對那些由于干部工作作風不深入、處理問題不力造成惡劣影響或嚴重后果的人和事,要督促黨政有關部門追查責任,并認真整改,向職工群眾通報處理結果,以保證維權工作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