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娟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電子商務對城鎮化作用機制,運用計量經濟模型的方法量化了電子商務對整個城市發展的具體貢獻,最后,提出了兩者相互適應性發展的政策建議和改革方向。
關鍵詞:電子商務 城鎮化 作用機制 貢獻 政策建議
城鎮化和電子商務基本概述
(一)我國城鎮化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般來說,城鎮化(城市化)指的是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變、鄉村區域向現代化城市區域轉變以及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化工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在考察城市化進程和水平方面,部分學者認為單一的城市人口比重無法正確地反映整個鄉村向城市轉變的過程,建立綜合的指標體系才能全面衡量城鎮化這一動態過程,但考慮到我國城市化過程中人口流動較頻繁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張這一現實情況,筆者采用城市人口比重和市轄區數來具體衡量我國城市化的具體水平。
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化水平在2000-2010年間整體表現出了穩中有升的態勢。一方面我國城鎮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36.22%上升到2010年的47.23%,這意味著伴隨著城市吸引力的提高,人口流動日益頻繁。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國市轄區數目從2000年的787個上升到2010年的902個,增長幅度為14.6%。這意味著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鄉村區域在現代化建設中逐漸轉變為城鎮區域。
(二)電子商務基本概述
隨著城鄉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以及信息技術的跳躍式發展,以網絡技術為依托、以現代物流體系為載體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和經銷商的青睞。從圖2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行業中主要以中小企業間的B2B模式為交易的主要方式,而在線旅游和本地生活服務的總體份額依然較小。其中網絡購物份額達到了22.9%,這表明網上購物B2C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但市場覆蓋率和消費者群體依然需要進一步發掘。
電子商務對城鎮化發展的作用機制
(一)電子商務促進人口流動
根據拉文斯坦的人口流動推拉理論,城市中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和優厚的工資待遇是人口流動的拉力。鄉村中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生存條件是人口流動的推力。在推拉二力共同的作用下,人口由鄉村流向城市,城鎮化進程才能夠得以不斷持續和發展。除此之外,電子商務催生了物流和快遞行業的產生和發展,城市物流業中產生新的工作和職位,農村中部分具有資質的剩余勞動力會流入城鎮中的相關行業,從而促進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可持續發展。
(二)電子商務促進城鄉雙向商貿流通
根據各國城市的發展經驗和改革路徑,區域性的現代化和城鎮化發展一般都要經歷兩個階段即:在城鎮化發展初期,農業剩余流入城市,支持二、三產業的持續發展。在產業結構和生產力達到一定的水平的前提下,工業和服務業開始對農村進行反哺,從而實現城鄉互動的均衡發展。
根據城鄉發展的二階段理論,城鎮化這一動態過程并非是孤立的一種發展狀態,而是城市與鄉村在生產要素和管理理念方面的雙向互動。所以依托電子商務和網絡信息化平臺建立的城鄉商貿雙向流通體系有利于農產品剩余進入城市區域,為城市的日常需求和產業升級提供必要的支持。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并非是一種“竭澤而漁”式的索取,而是城鄉聯動發展的過程,雙向流通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服務產品和工業產品對農村進行反哺,進而加快鄉村向現代化城市的轉變,具體如圖3所示。
(三)電子商務發展拉長產業鏈
如圖4所示,社會分工促進了市場交易的復雜程度,進而影響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產業鏈條的延長反過來又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分工程度。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依托于信息技術建立起來的商業模式,在擴大消費者對于產品和服務需求的同時,也增加了產品流通渠道過程中的職位空缺和新型行業的數量,根據上述對于分工程度、市場和產業鏈之間關系的分析,電子商務在提高社會分工程度的前提下,必然促使產業鏈由原本單一的生產銷售過程延長為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物流企業-消費者-售后服務這一較為復雜的商業模式。所以電子商務通過拉長產業鏈條進而促進了整個城鄉的發展。
電子商務對城鎮化發展貢獻的實證研究
探究電子商務對城鎮化發展的貢獻一方面可以通過研究電子商務對城市化發展的作用原理和作用機制。另一方面則可以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具體量化不同類型電子商務模式以及物流總量與電子商務之間的數量關系。
其中R2=0.9865,R2-Adjusted=0.8976,AIC=0.9876,F-statistic=123。F值表明整個方程擬合效果較好,各系數t值分別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0.05和0.1的t檢驗,所以最終方程能夠較好的反映各個電子商務模式和物流行業對于整個城鎮化過程的貢獻以及影響。
可以從最終方程中得到各變量對于城鎮化中城市人口比重擴大的貢獻排序,其中B2B(2.8976)>Logistic(1.2876)>C2C(0.2576)>B2C(0.2314),其背后原因在于商家與商家之間的商品和服務貿易份額一般要大于消費者與商家和商家之間的貿易額,較大份額的貿易額必然帶來的是更多的收益和較大流量的生產要素流動,所以從貢獻程度大小來講,商家與商家之間的電商模式更能促進我國城鎮化的過程。
其中R2=0.8965,R2-Adjusted=0.8076,AIC=1.234,F-statistic=34,與城鎮人口比重作為被解釋變量所建立的回歸方程相比,不同類型的電子商務模式對于市轄區數量增長的貢獻排序有所不同,其中B2B(2.3678)>B2C(1.2345)=LOGISTIC(1.2345)>C2C(0.8765),排序結果表明:商戶之間的電子商務往來對市轄區數量的擴展影響最大,B2C和物流行業的貢獻次之,貢獻最小的是商家之間的貿易往來。
政策建議
(一)發展多種電商模式以推動城市化永續發展
目前B2C會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主導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這是因為商家對客戶的這種銷售模式滿足了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內在需要,同時這種模式又催生了物流行業的繁榮和發展。但是單一的電商模式無法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對于在線購物的需求,網絡購物所具有的特殊虛擬性會阻礙城鄉居民對于產品和服務需求的進一步提高,所以應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進行電商模式的創新和擴展。O2O電商模式克服了虛擬性和信息不對稱的特點,尤其是網上商品體驗店的形式有利于居民在購買網上產品之前,能夠體驗到具體產品的各項性能,城鄉居民在享受網上購物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會擴大自己的消費范圍和消費領域,這種由商務模式創新引導的消費總量的提高有助于促進整個電商行業對于投資和勞動力的需求,這種引致需求反過來會吸引更多的剩余勞動進入城市行業,進而使得我國城鎮化朝向一個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二)針對城鎮化不同階段進行合理電商改革
根據Northam的城市化“三階段”理論,城市化可以按照城市人口比重的多少和人口比重變化率的差異分為城市化早期、中期和后期(見圖5)。這種按照時間序列排列的城市狀態為電子商務安排和規劃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城市化早期,應該進行電子商務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工作的目的在于讓鄉村居民在熟悉網絡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快速有效的進行消費和網上支付,通過村民們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了解新興商務模式所能帶來的便利和福祉,為電子商務在鄉村發展過程中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在城市化發展中期,由于多數村民接觸到了電子商務和網絡平臺,此時的工作重心應向規范交易流程和商家操作規范轉移,這是因為隨著電商發展的不斷深入,管理方法和管理機制的漏洞不斷顯現,此時最容易出現欺詐和違規操作行為。所以加強監管力度和電子商務制度建設是城鎮化發展中期的關鍵所在;在城鎮化發展后期,應在不斷加強電子商務制度建設的前提下,利用電商中的物流途徑,讓工業品和服務產品反哺鄉村發展,一方面可以加快產品流入區域的城市化建設速度,另一方面則可以使得技術和資本進入鄉村區域,這種良性的物流循環體系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國農村發展緩慢以及發展間斷的情況。
(三)發展互聯網物流金融以促進資金融通
物流金融是傳統金融業在網絡信息化時代對于高端客戶定制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發達國家的物流金融業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服務主體是物流巨頭,他們既是商品運輸過程的承擔著,同時也為物流需求方提供金融服務。這種依托于電子信息化平臺和電子商務交易為基礎的新型行業可以有效解決目前我國城鎮化建設過程當中資金不足和資金用途混亂的狀態,采取一體化、規范化的資金結算、保險和信貸等金融項目可以節約經濟行為中的交易成本,從而提高鄉村向城市轉變過程中的經濟運行效率,保證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崔桓,王楠,李全喜.電子商務助推我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探析[J].區域經濟,2014(7)
2.黃睿軍.電子商務對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工商管理,2010(12)
3.葛殊.電子商務助推城市化進程[J].特區經濟,2013(8)
4.何曉慶.我國自發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5.谷素華.城鎮化進程中電子商務在農業中的運用研究[J].商業時代,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