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繪存

內容摘要:孵化器作為中小企業孵育創新載體,其商業的成功必將依賴于孵化器自身的持續盈利。本文從價值鏈理論的角度出發,以價值鏈條為導向,分析配置孵化器生產要素資源,構建了孵化器運營管理體系架構,即項目渠道建設體系、內部共生體系和外部延展服務體系,以期對我國的孵化器建設提供經驗借鑒。關鍵詞:孵化器 價值鏈 運營管理
1959年,美國喬·曼庫索最早提出了“企業孵化器”的概念,并創辦了世界第一家企業孵化器。1987年,武漢東湖創業服務中心創辦了我國第一家孵化器。20余年發展,孵化器正逐步成為我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
孵化器研究情況與現狀
國外學者針對孵化器研究比較成熟,主要圍繞孵化器的概念界定、商業模式創新、孵化器績效評估、孵化器網絡構建、孵化能力評估等進行綜合系統的研究闡述。國內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孵化器為整體研究對象,在區域經濟的水平上,探討孵化器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二是重點選取國外有特色的孵化器為研究對象,歸納總結國外孵化器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做法,為國內孵化器的發展提供經驗借鑒;三是立足于不同的視角,從孵化器特征要素(如管理制度、績效水平、知識文化、競爭力)入手,解析其對孵化器管理運營的影響。
總體上講,多數學者更關注的是將孵化器作為一個公益性的主體,研究探討創新孵化器管理及完善孵化器功能,忽略了孵化器作為經濟組組的盈利性一面。如謝藝偉等(2010)十分注重強調服務在孵化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于旭等(2013)提出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基于企業需求的創新服務體系。盡管已有學者指出孵化器作為盈利主體將成未來發展趨勢,但目前為止,將孵化器定位于一個盈利實體,來設計其運營管理體系的研究還很少。為此,本文結合孵化器的管理、組織結構和特點,基于價值鏈理論,構建以盈利為導向的孵化器管理運營模式,為我國孵化器的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基于價值鏈理論的孵化器運營管理體系構建
價值鏈理論認為企業活動可以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形成完整的企業價值鏈條,即供應商價值鏈、企業價值鏈、渠道價值鏈和顧客價值鏈。價值鏈條各個要素合理匹配,形成一個不斷進行企業價值創造和價值增值的循環。孵化器成功運營,取決于孵化器投入與產出的平衡,即如何最大程度的減少投入和提高收益,其核心的經濟增值點可以定義為三個方面:一是歸結于孵化器在孵化過程中依托各種有償服務創造的價值增值,二是歸結于建立與特殊產品(在孵企業)的共成長機制或模式,與企業共成長,分享成功孵化企業產生的價值增值。三是歸結于孵化器運營管理的成功,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孵化器自身無形資產——商譽。不論是來自企業成功孵化還是孵化器自身增值,從廣義上講,均可以看做是在孵化器這個實體中,圍繞著價值鏈,以資源的合理匹配為前提,進行價值的產生與創造,并實現價值的增值。本文所構建的孵化器運營管理體系,以價值鏈為主線,按照價值鏈中供應商價值鏈、企業價值鏈、渠道價值鏈和顧客價值鏈,對應孵化器的內部構成和運營要素,將其劃分為項目渠道建設體系、內部共生體系和外部延展服務體系(見圖1)。
(一)項目渠道建設體系
項目渠道建設體系定位于孵化器價值鏈條中供應商價值鏈環節,學者們比較重視入孵企業的選擇,往往忽略了項目渠道的建設。項目渠道建設體系直接影響著一個孵化器的項目來源、質量和穩定性,是知識、技術、人才和資金輸入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孵化器后期的盈利水平。搭建項目渠道建設體系,應著力構建三點一線,即以引進孵化為主線,圍繞引進與孵化工作,構筑突破點、控制點和強化點。突破點在于項目源,一是建立常態化的招商隊伍和招商引資機制。孵化器運營要設立專業化的招商引資團隊,充分利用媒體、社交網絡等多種手段,特別是新興傳媒技術,構建招商網絡渠道;二是要明確發展定位,孵化器作為一個企業主體,要根據孵化器本身的發展戰略規劃和地區產業發展布局與規劃,有側重的發展重點產業、朝陽產業中的快速增長細分領域項目,避免盲目引進;控制點在于企業的入駐篩選,其一,要建立專業的評審機構或專家評審委員會,構建合理的專家評審咨詢隊伍和人員,充分利用外腦,為孵化器發展建言獻策。其二,對擬入駐企業進行全方位測評,重點考察企業團隊組成、發展潛力、發展風險等指標,深度測評企業與孵化器發展匹配程度,保證入駐企業的質量。強化點在于塑造孵化器的品牌:孵化器的外部形象識別建設和內部品牌文化建設;創新探索孵化器營銷新策略,立足市場、品牌、戰略,從空間角度延展孵化器在區域范圍乃至全國范圍的影響力。
(二)內部共生體系
目前,我國大部分孵化器主要收入來源于房租、儀器設備租賃等,僅少部分會涉及到專業化服務收入,并且專業化服務收入相對較低。筆者調查發現,盡管絕大部分孵化器搭建了專業化服務平臺或窗口,但往往利用度不夠。排除企業數量、平臺服務質量等因素,研究認為其根結在于服務體系的建設模式和服務方式亟需轉變,解決的關鍵在于轉變傳統職能型服務體系中孵化器與企業缺乏互動的局面,進而強調從市場營銷獲利角度,主動去開拓服務,同時在服務過程中形成或探索形成新的服務。
內部共生體系,起源于生態學的理念,本文主要是以孵化器為主體,以企業與孵化器的關系、在孵企業之間的關系為客體,維護主客體之間的相容性共生發展,探求實現在孵化器主體范圍內的整體價值最大化增值的有效渠道或路徑,發掘孵化器管理的服務模式創新和孵化機制創新。其深層次實質是生產要素和科技服務在不同單元之間的轉移和釋放,是技術創新和價值創造在價值鏈條上的深度融合,是一個價值管理、價值創造和價值增值的過程。
在內部共生體系構建上,包含著兩個層次,一方面是價值的管理,企業是創造價值的主體,其外在表現為孵化器對孵化器內部企業的管理,一是要完善服務平臺體系的搭建,根據產業鏈條設置相應的資源化平臺,完善以產業鏈條為主線的“一條龍、一站式”服務體系;二是強化主動性專業服務能力的比重,改變傳統的以搭建平臺、入駐窗口等形式為主,等待入孵企業主動咨詢的被動服務模式;三是強化孵化淘汰體系建設,建立基于在孵企業孵化發展周期的考核體系,加強入孵企業的動態管理,對入孵企業培育的同時做好企業的孵化考核,動態監控企業的發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企業,及時清理不合格企業;四是要建立個性化服務體系,針對企業自身情況,在孵化器資源支配范圍內,針對孵化企業提供差異化服務,強化企業軟肋,支撐企業發展。另一個方面是價值的創造與增值,其表現形式為孵化器參與分享企業價值增值。一是通過主動與入孵企業進行溝通交流,尋找潛在的服務點和需求,通過為企業提供服務來創造企業價值和孵化器價值;二是要建立孵化器風險收益分享體系,即孵化器通過某種雙方認可的方式,將價值分享嵌入到在孵企業發展,形成集團化孵化模式、持股孵化模式、擔保孵化模式等多種不同的介入操作模式,與在孵企業風險共擔,在合適時機選擇合適的方式退出,分享企業增長帶來的收益;三是作為企業價值鏈的創新要素資源在企業間的合理流動與分配的中介,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帶動三方獲利與增值。
(三)外部延展服務體系
主要基于渠道價值鏈和客戶價值鏈,強調孵化器與外部的有效溝通,是產業價值鏈條中產品或品牌被顧客認可并最終實現價值的過程。其核心在于孵化器如何發揮一個功能主體職能,銜接企業的某些具體功能,如市場開拓、維護和產品營銷等或作為企業參與者,通過合理的退出機制來分享在孵企業畢業時所產生的企業價值增值。外部延展服務體系是孵化器實現服務增值最大化的環節,是孵化器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增值的關鍵點和主要來源。
在這個體系范圍內,主要由三個層面構成,第一個層面是延展孵化器自身產品價值鏈條,搭建產品市場化增殖體系,以孵化器為整體,構建孵化器的集群品牌平臺、營銷網絡平臺,主要針對在孵化期間已初步形成的產品和服務,但未形成完善的市場營銷網絡并具有一定規模的市場營銷能力的在孵企業,探討產品代銷、分銷的渠道模式,創造孵化器品牌,統一營銷,參與渠道價值鏈中物流鏈條和分銷鏈條利潤分配。第二個層面是強化孵化器自身的科技孵化輻射能力,形成服務網絡,延展孵化器資源的服務能力輻射范圍。主要是構建基于地域性或是行業性的孵化器聯盟,建立孵化器的信息共享和服務共享機制,促進孵化器與成員機構之間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一方面引進第三方機構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服務,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公共平臺和專業化的團隊對外提供專業服務,拓展市場,獲取更多商業價值,并提升孵化器在區域范圍內的影響力,塑造孵化器品牌,促進孵化器無形資產的增值。第三個層面是做好后孵化增殖體系,完善企業退孵機制,安置退孵企業,包括土地、廠房等生產要素的配套,為企業提供適合的發展空間,并分享企業入駐產業化園區的政府財政鼓勵性收益、園區租金收益。同時針對有參股孵化或資本注入的企業,建立長效跟蹤機制和資本退出機制,分享孵化過程中企業的資本增值帶來的收益。
結論
本文主要從價值鏈的角度,圍繞價值鏈中供應商價值鏈、企業價值鏈、渠道價值鏈和顧客價值鏈四大環節,構建出基于項目渠道建設體系、內部共生體系和企業延展服務體系三大體系的孵化器盈利模式。三大體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其中項目渠道建設體系是源泉,內部共生體系是核心,外部延展服務體系是重要支撐。此外,研究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文章主題強調的是一種孵化運營模式的構建,偏重理論研究,下一步要針對孵化器盈利模式做多樣本案例分析,進一步豐富相關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Plosila WH,Allen DN.Small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public policy:implications for state and local development stragies[J].Policy Studies Journal,1985,13 (4)
2.王水蓮.國內孵化器研究文獻綜述:1989-2012[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9(4)
3.Grimaldi,R, Grandi,A.Business incubators and new venture creation:An assessment of incubating models[J].Technovation, 2005,25(2)
4.謝藝偉,陳亮.國外企業孵化器研究述評[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10)
5.于旭,陳雪瑩,鄭子龍.基于需求視角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體系創新—以長春市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對象的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3,(7)
6.Becker B,Gassmann O.Corporate Incubators:Industrial R&D and What Universities Can Learn from Them[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6,31(4)
7.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2004
8.陳麗蘭,戚安邦.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篩選體系構建[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