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吉林省大安市兩家子鎮中心校)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孫麗
(吉林省大安市兩家子鎮中心校)
新課標要求: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地鉆研教材,理解新課標的要求,探討新教法,使學生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主體。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此從利用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精講多練、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討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受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影響,存在上課滿堂灌的現象,教師一味地分析講授,不顧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更不考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低下,培養出來的往往都是高分低能的學生,走向社會難以適應社會所需。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水平。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起始課是一堂課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后面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重視起始課的教學,首先要設計好起始課的內容和步驟。通過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最佳的教學情境,形成平等、和諧、愉悅的教學情境。通過導語教學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他們學習的最大樂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思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較好的導語方法,雖然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如,引用寓言故事的方法會使學生感興趣;還可以用歌曲引入法,在新課前播放一段音樂,營造一種情境,激發和感染學生的思想情緒,很快使學生進入到教學環境中;還可以采用設疑導入法,通過設置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進行思考,當學生有了疑問之后就會隨著教師的導引進入學習狀態中;借助圖片導入法,根據教材所給的插圖可以作為導入素材,這樣學生可以看到這些圖片以此引發他們對文章的興趣,教師要很好地利用這些插圖來導入;渲染導入法,把導語的語言加以渲染,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營造教學氛圍,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中;還有故事導入法,小學生對故事感到喜歡,教師要根據所講的內容選取相應的故事用來導語,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到莫大的樂趣,激發他們想學習的動機;利用實物演示導入法,實物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新課開始之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有利于創設情境,便于學生理解等等。
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就會跟隨教師來進行閱讀學習,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就會有明顯的提高。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大量的信息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使學生處于吃多嚼不爛的狀態,教師的語言也是拖沓累贅,反復強調不止,讓學生感到勞累疲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結果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課堂教學要進行精講多練,精講多練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它是通過教師的精要講解,再加上學生大量練習,結果學生的收益非常大,教學效果明顯提高。根據語文教材的特點——通過閱讀獲得認知內容,在閱讀文本的前提下才能談得上去分析和理解課文,教師要認真地去備學生,只有了解了教學對象,才能夠去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設計好閱讀的計劃,最后定義為精講多練,通過讓學生讀使知識得到內化,形成讀者和作者的共鳴。所以,教師要少講,學生要多練,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
語文知識浩如煙海,知識面最廣,涉獵古今中外的內容,單靠老師的講述和傳授是很難完成任務的,教師應當好領導者、引導者,讓學生去深入實踐進行學習,通過他們這個矛盾的內因而產生實質性的變化。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水平的前提,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導致稀里糊涂。我們從小就要培養他們的讀書習慣,讓他們養成勤奮讀書的習慣。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常提醒孩子們,讀書要專一,不能走馬觀花、瞞天過海,要靜下心來,不能分散閱讀的注意力;還要鼓勵孩子們的閱讀勁頭,給他們留一些問題,還要鼓勵他們的在閱讀中可以提出問題;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打基礎的知識內容,我們要及時注意這些問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要很好地進行引導、閱讀的訓練,要研究最佳方法,更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
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需大學,2014.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