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吉林省鎮賚縣慶余小學校 吉林鎮賚 137300)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淺析
李 娜
(吉林省鎮賚縣慶余小學校 吉林鎮賚 137300)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進課堂教學。本文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探討新課改背景下應該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標 小學語文 教學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并且提出了很多新穎的教學理念,因此,本文圍繞著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提出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和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合理開發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有的是與教學相關的背景資料,有的是來自于學生的疑問,有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有的是課堂上隨機生成的靈感。但無論哪一種資源都具有創設性,使教學組織的材料更加豐富,更有探索性,使課堂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
1.師生的教學生成是活的教學資源
師生的教學生成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教師要放手突破預設的教案,抓住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如教學《小白兔與小灰兔》時,對于你喜歡小白兔還是小灰兔的問題,有的學生突破老師的預設,喜歡小灰兔,雖然小白兔勤勞,但小灰兔后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也是值得肯定的優點,對于這樣富有個性的見解,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而要轉化為一種教學資源。不能用一種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維,讓豐富的教學資源成為課堂上的活水。
2.不能忽視民俗風情的學習資源
我國有56個民族,民俗風情各異,這是取之不盡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廣泛利用。如《草原》一課中,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大方羞澀地給客人們唱民歌,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們招待貴客的禮節,只有了解這些民俗風情,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
3.捕捉課文的空白點教學資源
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找出課文的空白點,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找出課文中的空白點,是動態的教學資源,可塑性大,創造性強。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在教學結束前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要不要重建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和主張么?又如《走遍天下書為侶》中,作者把書比作朋友、故地和家,那么,你能把書比作什么?為什么?這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有的把書比作階梯,踏著它一步步前進;有的把書比作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還有的把書比作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如何將這些靜態的空白點變成動態的教學資源,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開發和探索。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盡管教師也很想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學習,但由于受教學活動計劃性和預設性的影響,學生的思維與活動總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縛中。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為語文教學打開了一扇全新的視窗,提倡閱讀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生成的教學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走,而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隨時調整教學過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尊重學生的體驗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學生在閱讀中的“與眾不同”的看法看成是“獨特體驗”,對照閱讀教學中的價值取向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后的自我認識,但不是離題的臆想;二是學生帶著自己的經驗參與閱讀的結果,它不是單純的“獨出心裁”。
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我們把學習看作是師生雙方共同探討新知識,課堂內容持續生成的時候,一節課究竟是怎樣過程,不是在課程方案的預先設計中能夠把握的,它需要教師在課程預先設計的基礎上,遵循學生思想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調整教學環節,動態生成學習內容。正是源于這些不斷出現的“生成因素”,教師必須有動態生成的觀點、強烈的課程意識,把各種有意義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引進教學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的氣息,生活的脈搏,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教學《江畔獨步尋花》時,事先預設的程序是:讀詩題,解詩意,想詩境,誦詩篇。可剛一講課,便有一位學生發問:“詩中寫的是什么花?”其余學生也議論紛紛,教師馬上意識到:這是個普遍關注的問題,于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把學生分組:一組為詩配畫,一組改寫,一組到網絡教室收集資料,一組在書庫查資料,一組到花園觀察。最后,學生不僅深入地體會了詩歌內容,而且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當然這是個特殊的個案,教師在處理偶發事件時需要高度的教學機智。關注學生個體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要體現對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作為教師,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從生命高度指導教學行為,使學生在課堂上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同時更有深刻的生命感悟,這是對社會發展的真正負責。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不斷審視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