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令
(邢臺學院外語系,河北邢臺 054001)
校企合作的經驗與反思
——以邢臺學院外語系與邢臺網商會合作為例
董令
(邢臺學院外語系,河北邢臺054001)
校企合作是推動普通地方高校轉型為應用型高校的首要途徑,可以促進包括教學計劃、課堂教學、學生成績評價、“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以及教材等五方面的改革。在邢臺學院外語系與邢臺網商會四年的校企合作中,獲得了一些經驗和思考:(1)找到校企合作的共贏點;(2)采用“試點+推廣”的方式;(3)采用“圍繞主題,先易后難”的原則。同時,也出現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1)外語應用方面的理論需要創新;(2)實習學生職業素養如何提高。
校企合作;共贏點;試點+推廣;圍繞主題
向“應用型”轉變,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成為許多普通地方高校近年重點發展的一個方向。校企合作成為了轉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然而在合作中也出現了一些現象或問題。就邢臺學院外語系應用英語專業而言,在與邢臺網商會下的諸多外貿企業合作中出現了如下問題:
(1)應用英語人才培養與企業對外貿人才具體需求之間的脫節問題,包括:
第一,課程使用教材陳舊,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現狀和需求的問題。
第二,專業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模式如何改革與評價方式如何創新的問題。
第三,課內實踐的開展和長期實習如何與入職相結合的問題。
(2)高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培訓的問題。
本文在總結和歸納自2012年以來外語系與網商會開展的校企合作的經驗基礎上,對上述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
邢臺學院外語系自2012年起開始了與邢臺外貿企業成立的邢臺網商會以及阿里巴巴(邢臺地區)的校企合作項目。2012年與邢臺網商會下的北京博美通、玉牛玻纖、尚宏機械、邢臺凱業達等四家外貿企業合作進行了“外貿專家進課堂”的教學模式改革試點工作,之后開展了“學生進企業”的課外實踐工作。2013年外語系與邢臺網商會正式簽訂人才就業基地和人才實習基地協議,并與阿里巴巴(邢臺地區)建立了初步合作關系。同年5月參與網商會組織的外貿企業“賽馬會”專業技能比賽活動。2014年開始打造外語系跨境商務教學團隊,先后派遣5名年輕教師到企業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實習活動,并于2015年參加了廣交會、上海法蘭克福國際車站,香港Mega Show等國際展會。2015年6月,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綜合企業需求與教學實際,重新修訂了應用英語專業課程教學計劃。2016年3月外語系與阿里巴巴(邢臺區)合作舉辦了畢業人才交流會;4月初步達成“百城千校,百萬英才”合作培養人才方案。
(1)要找到校企合作的共贏點。企業與學校在合作過程中能夠實現各自的利益,這是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發展的根本動力和終極目標。邢臺學院外語系與邢臺網商會、阿里巴巴之間進行的合作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第一,網商會下的各個外貿企業通過與外語系的合作,可以獲得穩定且高素質的外貿跟單人才供給,并且通過與外語系在教學和實習方面的合作,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外貿專業實戰技能,縮短了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期,從而提高了企業用人效益,降低了企業的用人成本。第二,阿里巴巴通過與學校在教學和評價方式上的合作培養了一批習慣運用該平臺進行外貿業務的使用者,提高了該平臺潛在客戶的數量,從而增加了其效益。第三,外語系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實現了其教學模式、評價體系、教材、師資力量的改進,提高了其在外貿人才培養方面的綜合水平;有效提高了其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率;促進了邢臺地區乃至河北省外貿企業的競爭力增長,從而履行了其“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社會使命;提高了外語系在本地區乃至省內外貿企業中的社會聲望。第四,應用英語專業的教師通過校企合作獲得了外貿方面的專業培訓,擴展了專業知識面,加強了自身的專業技能,發現了學術研究的新領域,為發展成為“雙師型”教師奠定了基礎。第五,參加校企合作的學生則通過外貿實踐,提高了在真實環境下的外語交際能力和成單率,增強了自身就業競爭力。
(2)采取“先試點,再推廣”的方法。第一,外語系與企業合作程度逐步加深,范圍逐漸擴大。在2012年合作的企業只有四家,在取得很好的成效后,于2013年與邢臺地區四十家外貿企業組建的網商會和阿里巴巴(邢臺區)開展了進一步合作。第二,教師培訓采取先少數再集體培訓的方案。2014年起分別派遣5名青年教師進入企業學習,2016年計劃與阿里巴巴合作集體培訓20名教師。第三,課堂教學采用先易后難,逐門改革的方法。2012年進行了《外貿英語函電》的改革,增加了其課內實踐課時數。2015年重新修訂了應用英語專業教學計劃,把第三學年的《展會口語》和《電子平臺實務》兩門課程設定為課內實踐課程。計劃實施實景模擬和現場操作等教學模式。第四,學生成績評價體系的改革先是采取“減少試卷測試分值比例,逐步提高課內實踐表現分值比例”的方法,其后采用阿里巴巴賽馬會的方式,由企業評分,在規定時期內(為期一個月)依據其表現和實際外貿業績綜合評分的方式。最后,學生參加阿里巴巴線上自主考試,由阿里巴巴行業專家進行評價。
(3)科學設置教學體系改革的計劃。校企合作必然要求學校根據企業和社會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體系改革。其中包括對教學計劃、教師培訓、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教材等五個方面的綜合改革。要分清先后順序,合理制定各項改革的時間段和目標。邢臺學院外語系采用了“圍繞主題,先易后難”的方法。首先,自2013年起外語系開始了“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圍繞英語語言知識與外貿業務這個主題,要求教師發揮自身優勢,深入了解和思考在電子平臺與展會平臺上英語運用的技能與原則,總結和探索外貿語言的最新特點和規律,并把這些新的發現運用到外貿跟單業務當中以求檢驗,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外貿語言技能和理論水平,改變了過去“理論型”教師的缺陷。其次,于2015年6月重新修訂了應用英語教學計劃。明確了三個學年各自的教學重點:第一學年重在夯實學生英語語言基礎,采用常規課程考試與專項水平測試相結合的評價體系;第二學年重在加強學生的商務英語專業知識,采用常規課程考試;第三學年重在提高學生的外貿業務實戰水平,采用現場觀測與實效考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再次,自2012年起,外語系對應用英語專業教材開始了改革,突出教材的“實用性”。第一步,自2012年至2015年,要求任課教師擴展教材選用范圍,綜合運用多種教材教授一門課程。第二步,自2015年到現在,要求教師在授課中根據外貿客觀實際,自主設計部分教學內容充實教材。第三步,在2020年前,計劃完成各科教材的自編或合編。
(1)英語語言學理論與外貿交際現實之間存在差距過大問題。參與校企合作實踐的教師和學生都會逐漸發現本應該作為實踐理論指導的英語語言學各個流派的理論存在如下問題:第一,大部分理論過于偏重語言的宏觀理論,難以對諸如外貿交際此類的某一具體領域具有指導意義。第二,某些理論雖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在實際運用中過于繁復,反倒不如交際者直觀感受和判斷來的迅速有效,因而大大降低了實際操作價值。第三,相當一部分語言學流派的理論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并且各個流派之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交集,因此出現了對某一語言現象可以同時用多種理論做解釋的情況,從而造成使用者的迷惑。上述問題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參與校企合作的師生對語言學理論的社會存在價值提出較多的疑問,對于曾經學習和研究的語言學理念產生動搖。
以上問題的出現客觀地反映了語言學領域應用型理論的缺乏,要彌補這一不足就需要參與校企合作的教師負擔起理論創新的任務,尋找和發現來自外貿交際實踐又能指導外貿實踐活動的應用型語言學理論。這種理論的特征是微觀的、系統的,并且對外貿實踐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2)課內實踐活動的教學時間合理分配的問題。自2012年起,《外貿英語函電》課程開始采用“教師(基礎理論)+外貿專家(實踐)”的教學模式。課時數也相應設置為“12+4”,即每三節理論課后開展一節課內實踐,每次課內實踐課邀請一名外貿領域的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和評價。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導致了現場問題堆積,專家們難以在上課時間逐一解答,從而導致課程進度緩慢的現象。
針對上述現象,任課教師重新調整了教學方案,把整個教學內容規劃為四部分;重新劃分了課時數配比,改為“基礎理論(8課時)+實踐課(8節)”,明確了實踐課堂問答采用“集中解答+單個輔導”的模式,即:外貿專家先集中回答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問題,此后再進行個別疑問解答,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保證了正常的教學進度。
(3)課外實習過程中如何客觀評價學生實習表現的問題。2013年是外語系學生進入企業開展校外實習的第一年,學生被分成小組進入不同企業實習,各個企業根據自身需要,制訂了各自的實習成績考核與評判標準。實習結束時企業依據各自標準和外語系分配的“優、良、可”名額填寫學生實習鑒定表。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在學生分組時沒有考慮學生水平的個體差異,因而出現了不同小組之間的整體學生水平差異偏大的問題,因而導致了“優、良、可”等級劃分的偏差。
經過與邢臺網商會和阿里巴巴(邢臺區)的溝通,外語系改進了實習成績評定方法并產生了正面效果。第一,每個小組的實習學生專業水平更加均衡。在實習前借助阿里巴巴的專業在線考試系統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成績來對學生進行分組。對于考試合格的學生由阿里巴巴頒發“阿里巴巴跨境電商人才”證書,對于考試達不到及格水平的學生禁止參加該次實習項目。第二,學生的實習成績測評更加客觀,在學生實習鑒定表上填寫的成績采用:“總體實習成績(100%)=專業在線測試成績 (30%) +實習企業評分(70%)。”的模式。第三,外語系與邢臺網商會和阿里巴巴(邢臺區)合作,認定“學生實習鑒定表成績”為學生在邢臺地區外貿企業就業面試的首要依據。
(4)如何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問題。自2013年起,外語系建立了與企業研討QQ群,并且定期進入企業進行調研,及時總結實習學生和畢業學生在企業的發展情況,聽取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除專業知識外,多家企業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出了要求:第一,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外貿業務第一年對于初入這個領域的學生來說壓力最大,需要不斷的開發新客戶。據邢臺網商會的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以來約50%左右的畢業生在第一年選擇了離職;而從事外貿行業三年以上的離職率則不到5%。第二,要具備基本的人際交往常識。在學生與外國客戶交流時,有時會出現處理事情考慮不周的現象,從而給客戶留下負面印象。第三,部分學生尤其是本科學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
針對上述三個現象,外語系作出了相應調整。第一,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面對挑戰和壓力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勵學生“熬過第一年”。第二,在《商務跨文化交際》中增加交際禮儀內容。第三,系里負責學生思想工作的老師注重平時思想教育,鼓勵學生腳踏實地的學習和工作。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是普通地方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的首要途徑,關系到整個轉型的成功與否。由于外語類的校企合作項目在邢臺地市乃至整個河北省高校中處在初級階段,會出現各種情況或問題,這就要求相關學校或部門及時總結經驗,勇于創新,不斷思考,敢于打破舊有的條條框框,為校企合作的轉型做好制度上的保障。
[1]木艷,張靜秋.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寫作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0.
[2]李玉紅.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的高職商務英語寫作教學[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
[3]彭華.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新途徑的探索[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53.
[4]李九革.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研究[J].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08,(12).
[5]陳勇,肖云南.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理念及教學目標確立的問題[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
G646
A
1672-4658(2016)03-0187-03
2016-04-13
河北省高校英語教改立項項目:應用英語教學過程和崗位職場過程的有機銜接研究.課題編號:2014YYJG057;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應用英語課堂教學與外貿實訓一體化研究.課題編號:1412174
董令(1976-),男,河北辛集人,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講師,主要從事英語寫作、外貿英語函電的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