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良
?
支撐鄉村教師強大的“鈣”點在哪里?
◇馬希良
中國的鄉村教師究竟有多少?近期國務院頒布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中給出了明確回答,是330萬。就是說這330萬鄉村教師支撐起了現下中國鄉村教育的天。可見廣大鄉村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是說鄉村教師強大,我們的鄉村教育就強大。
那么支撐鄉村教師強大的方法是什么呢?在筆者看來支撐鄉村教師強大的方法就是找到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鈣”點,適時補“鈣”,而這個“鈣”點,即鄉村教師的職業精神修煉。那么如何激活鄉村教師的職業信念,給鄉村教師療病補“鈣”,強化其職業精神修煉呢?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發展鄉村教育,幫助鄉村孩子學習成才,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的認識和高度重視鄉村教育。重視鄉村教師,千方百計采取各種積極措施,落實國務院《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特別是落實《計劃》中的八大舉措:一是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二是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三是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四是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五是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六是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七是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八是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
社會上要形成濃郁的“三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師)風氣。首先要正本清源,對社會上業已存在的有違“三尊”的現象與事件要及時回應社會關注,及時處理當事人員。其次,積極利用一切媒體宣傳鄉村教師的典型人或事,為從事鄉村教育的教師鼓與呼;再之,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開展農村社區建設,使鄉村學校有機融入農村社區,鄉村教師成為社區型教師,為新農村建設貢獻才智,成為在農村最受歡迎最受尊重的人最可愛的人。
從國家層面強化教育訴訟法建設,為教師從業保駕護航。我國長期的法律傳統中,普遍存在著重實體法輕程序法的觀念。研究有關我國教育方面的法律就不難發現,保護教師這個職業的實體法它沒有相應的程序法。沒有程序法存在,實體法就不便落實。這也就致使近些年來種種傷害教師案例是有發生,盡管會引起教師的反抗與抵制,最終僅僅落實的只是被動式的教師以請假托病休息或以學生道歉了事,教師盡管占據了道德制高點,但在法律面前仍處于弱勢狀態,師道的尊嚴被法律遺忘了。沒有了起碼的尊嚴,在后喻時代,原本教師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就不如學生,那如何讓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有尊嚴、體面地教書育人呢?
突出鄉村教育管理的“鄉土味”。首先,堅決按照《計劃》最后的要求:“省、市、縣、鄉各級人民政府要制訂實施辦法,把準支持重點,因地制宜提出符合鄉村教育實際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將本計劃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化、具體化。”其次,剔除教育行政管理、學校管理中原有的城市教育、鄉村教育“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痼疾,分階段、分層次、分區域抓好鄉村教育,管理好鄉村教師。再之,通過管理建立一支熱愛鄉村教育的“鄉土化”味兒十足的教師隊伍非常重要。詹姆斯·柯林斯說過:“千方百計請一個高招的專家醫生,還不如請一個隨叫隨到且價格便宜的江湖郎中。”
因此,在我們與其抱怨鄉村教育不如城市教育的時候,不如花時間與氣力來培養眼下在崗的鄉村教師,把他們當最尊重的人來看,當最值得信賴的人來看,當最值得培養的人來看,當最崇拜的師長來看,那么,我們的鄉村教育還缺人才嗎?我們飽受詬病的鄉村教育還沒有希望嗎?我們的鄉村教育還會跟在城市教育的后面亦步亦趨嗎?我們鄉村教育希望的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