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義(福建省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將高中信息技術微課比賽的成果帶回到課堂里
陳禮義
(福建省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記得在2013年的時候,我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要組織開展一次縣級高中信息技術微課比賽。當時,我和其他老師一樣困惑,對“微課”沒有任何的概念。一切從零開始,我們不斷地摸索前進。到現在,我們一共開展過3次高中信息技術微課比賽。在這一次次的比賽中,微課的種子也在我們這兒生根、發芽、并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當老師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將一個個優秀的微課作品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無不為之感到驚訝和贊嘆!在欣喜的同時,作為一名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作為積極傳播微課教學的一員,我感到責任重大。如何將高中信息技術微課比賽的成果帶回到課堂里,這是我們現階段面臨的一個難題。我們開展了這么多次的微課制作比賽,收獲了這么多的勞動成果,如果不能將之應用到課堂里,那一切都顯得毫無疑義。
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無論是在微課制作的技術上,還是在利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的硬件設備上,我們都具有一些特別的優勢。我們應當成為將微課比賽的成果帶回課堂里的先鋒部隊。令我倍感欣慰的是,在近期下校聽課的時候,已經有一些老師開始做這樣的嘗試,有的應用得比較成功,有的用得還不是很恰當。以下我將結合一些聽課的例子來談談我對如何將高中信息技術微課比賽的成果帶回到課堂里的理解。
本節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下同)《算法與程序設計》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選擇結構是VB程序設計的三大結構之一,內容比較重要,也比較難懂。我覺得這一部分是比較適合采用微課進學輔助教學的。由于本地高中階段的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的差異很大,很多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硬件條件的限制,使用計算機的機會不多。如何在課堂中解決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問題經常困擾著老師們。以前老師們更多是采用自主學習網站,moodle平臺等方式。如今,老師們又多了一樣利器,就是使用微課輔助教學。
在本節課教學中,授課的老師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先利用制作好的微課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學會使用if語句,掌握程序的判斷結構。這需要學生自己多動手練習,不斷地加深理解,才能較好地掌握。對于不同的學生,需要練習的時間和內容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老師在制作的微課里,由淺入深地安排了許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例子。例如:鼠標競猜價格,購物街等等。學生自主地進行分層次學習。難懂之處,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老師適時加以針對性的引導。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問題,提高了教學的效率。當然,微課制作的質量高并富有趣味性,也是該節課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本節課是信息技術基礎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課授課的老師也是采用了微課進行輔助教學,但整體效果不太好。授課的老師雖然很用心的制作了一個精美的微課,但由于本節課知識點較為分散,學生在觀看老師制作的微課時,一般比較隨心所欲,他們大多只找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或者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觀看。這樣,一些比較簡單,但又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就很容易被忽略。比如:如何養成良好的信息資源管理習慣、如何健康地使用網絡資源等等。對于這樣的知識,老師的言傳身教比采用微課的形式要好很多。所以,對于一些教學點較為簡單分散,或是更注重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地方,我覺得并不太適合采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在微課炒得比較火熱的時候,很多人甚至覺得教師這一職業會被其所代替。我覺得這是完全不現實的,微課作為一種新教學輔助工具,本身也有很多局限性,老師們在使用過程中要加以辨別,揚長避短。
本節課是多媒體技術應用第四章第三節里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是認識引導層,利用引導線進行應用創作。內容較為復雜,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授課的老師制作了一個系列的“Flash動畫”微課教學視頻。一共五課,本節為第三課。在第一課和第二課里,學生已經學會了制作簡單的動畫。本節課承上啟下,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如果對以往的知識點有遺忘的地方,可以通過回看之前的微課來加以復習和鞏固。在此基礎上,通過本節微課的學習,學生結合原有的知識,可以制作出更為復雜的動畫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由微課變為微課程,把原來一個個孤立的信息點,融會貫通成一張較為完整的知識網。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微課攻堅克難的作用,又成功避開了微課學習知識點零碎的缺點。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方式,我們應當大膽地啟用。現在互聯網上優秀的微課作品非常多,如果能恰當地將它引用到我們日常的教學中來,我相信我們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一定會有飛躍式的進步。從零開始,我們一步步地了解、認識并最終學會了微課制作。現在,我們同樣要從零開始,一步步地學會如何在日常的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微課輔助教學。我們需要更多的實踐與探索,揚微課之長,避微課之短,真正地將微課比賽的成果帶回到課堂里。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