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婷(威海職業學院)
淺談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梁婷
(威海職業學院)
隨著新時代大學生創業的發展浪潮,大學生創業教育尤顯突出,同時也不斷涌現出創業教育認知觀念不正確、創業教育的方法和形式缺乏創造性、實踐指導性和創業教育師資匱乏等現實問題。
高校;指導教師;創業教育
近年來,隨著全國高校的大規模擴招,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就業壓力逐年加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創業。而大學生創業作為解決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基于此,作為一名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創業指導教師,就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簡要分析。
以我校為例,2015年,我校畢業生達4653人,較2014年增長6.3%,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強。為了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就業創業情況,也為了更好地推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在我校大一到大三各個班級隨機抽取共500名學生進行就業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大學生都很清楚現在的就業形勢,但在畢業后的方向選擇上,“找工作”所占比重最大,達到74%,排在首位;其次是“出國”和“繼續學習”,而創業作為畢業后的選擇其比例不到3%。
調查中,當問及“你是否會選擇創業”時,回答“還在準備,但沒有方向目標”的為63%;回答“完全沒有準備,也沒有明確的方向目標”的為29%,回答“還在準備,有明確方向目標”的為8%。相同的是,大一至大三年級中64%的學生不選擇創業的原因歸結為“缺乏經驗、不知如何創業”。
調查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把創業當成遙不可及的事情,缺乏創業意識、沒有明確的目標、對創業相關政策一無所知,把創業想象成無比艱巨、困難的事情,具有較大的盲目性。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大多數只是停留在想的層面。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瓶頸眾多,尤其是在創業知識、創業規劃、創業相關政策等方面還存在嚴重不足。究其原因,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工作仍存在很多弊端:
部分高校管理人員認為,創業教育只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學生更為重要的是學好專業知識。這種認識誤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創業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導致許多大學創業教育活動流于形式。而大多數學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打工者”,“成功的創業者”卻成了不得已情況下的無奈選擇,以致形成了大學生“無業才創業”的錯誤認識。自主創業作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不應該是在就業難面前的“無奈之舉”,而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模式。
一直以來,大學生創業教育方式以傳統的面授講課為主,授課內容主要圍繞技巧、方法、政策、形勢分析等內容為核心,整個教育模式仍是一種“從課本到課本”的搬運教育模式。我們都知道,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大學生只有在“做”中才有可能迸發靈感、閃現奇思妙想。創業教育作為一項實踐應用型教育,必須具備現實的實踐環境和設施條件才能促成由創想到創業的飛躍。
現如今,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大部分以創業計劃書的書寫及作用、企業申報流程相關步驟以及企業管理的相關知識為主,大部分內容停留在理論講解上,而未與高校教育的專業性相結合。高校特別是職業院校,其培養模式是以實踐應用為中心,課程設置具有強烈的專業性、應用性和靈活性。這就決定了高等職業院校的創業教育課程更具方向性和職業性。將創業教育與學生專業相結合,挖掘創業契機,為學生講授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與專業相關的創業教育內容。
高校創業教育面向的群體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思維活躍,具有深厚而系統的專業知識,對事物具有較強的領悟能力,接受新鮮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領者;在信息化時代,他們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更是超前而又靈活的;并且大學生創業沒有家庭的負擔,精力旺盛而又信心十足。高校創業教育應突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作用和主導地位,其內容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教授的創業知識更需要與時俱進。
目前大學生創業教育師資匱乏,教師培訓不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創業教育課程大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課時少。在當前高校教師考評機制的引導下,教師沒有動力從事創業教育教學與指導。而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型創業師資隊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于是大學生創業教育陷于如此困境之中。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業積極性匱乏與高校創業教育的教育模式有直接關系。正確認識創業教育、改革創業教育方式及課程內容,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創業教育教學水平是改善創業教育的重要舉措。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成就創業時代的新天地。
[1]歐陽倫四.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3).
[2]孫彩虹,張紅霖.創業教育在高校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職業時空,2007(1):14.
[3]范開菊.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的發展難題及對策研究[J].學術論壇,2010(4).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