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月霞(安徽工業大學)
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的現實思考及教育因素剖析
冀月霞
(安徽工業大學)
我國農村社會的演變及當代高等教育的發展使得農村大學生成為一類特殊的群體。大學生回鄉創業不僅符合當下萬眾創新求發展的大趨勢,而且是未來我國農村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從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的現狀分析出發,反思目前高等教育在培養人才、服務社會方面的不足,指出未來高等教育應力求向農村大學生傾斜,樹立服務農村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新時期教育觀念。
農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是即將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建設國家的一類特殊人群,這個群體的就業問題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未來。做好農村大學生的教育工作,是當下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能夠回鄉創業的這部分大學生比例正逐年上升。但是,當下農村發展相對落后,在資金、人文環境、資源設施等方面相對匱乏。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多數家境一般,白手起家往往成為他們的無奈選擇;農村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回鄉創業的學生還要背負來自村民乃至父母的壓力;同時,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能夠提供給大學生創業的基礎資源相對匱乏,這使得回鄉創業的農村大學生往往從白手起家做起,缺乏多方面的支持,這些成為他們創業道路上的巨大障礙。
作者所在本科院校生源以農村大學生為主,通過親歷觀察及談話了解,他們在校培養現狀及擇業趨勢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缺乏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
目前,高校教育課堂已經開設相應的職業規劃輔導課,針對廣大學生進行職業發展教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針對農村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還相對匱乏。主要表現在:尚未形成成熟的農村創業教育課程,尚未在校園內形成農村創業氛圍等。加之部分就業指導教師也會不自覺地引導學生進入大城市,追求高工資,從而使得留在城市成為多數學生的首選。
2.缺少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
農村大學生創業,需要走出適合自己、適合農村的發展道路。積累廣泛的專業知識是他們在大學生活中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據調查,目前農村大學生多將書本知識學習作為自己的大學學習任務,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習成果的標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多數學生未能結合自己的就業方向去廣泛汲取課外知識。
3.缺乏基本的創業素質和能力
缺乏相應的創業素質和能力是目前在校農村大學生未能投身農村建設的一大原因。這方面主要表現在:缺乏艱苦創業的主動性;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缺乏風險承受能力;缺乏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和毅力等等。更讓人擔心的是,由于這些都不是可以量化考核的對象,目前多數高校將學習成績、就業率等作為考核指標,使得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一直沒有突破進展,這也是目前高等教育亟須改進的重要一環。
1.擇業引導
未來高等教育應該把如何培養農村大學生作為高校工作的出發點之一;從適合農村發展的角度去考量農村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從農村大學生創業的角度去重新定位創新創業的培養方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將農村大學生創新創業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引導他們構建適合自己的就業規劃,開發他們在創新創業方面的靈感和創造力。
2.專業教育
教師應首先熟悉廣大農村的發展現狀,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相應的專業知識并拓展課外知識,引導農村大學生多關注農村發展。在高校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將更多的目光聚焦農村,以成熟全面的視角觀察農村的運行模式,引導他們發現其中的創業契機,為今后扎根農村、發展農村積累知識和能力。
3.創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正處于性格逐漸成形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將創業素質培養和創業能力開發作為農村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要方面。通過課堂教學、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方面加速農村大學生創業素質和能力的塑成,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抵御風險能力等。
農村大學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特殊群體,面向農村,他們是未來發展的主力軍;面對社會,他們是創新創業的一代;當下的高等教育,應該根據這一群體的特點,將農村大學生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將創新創業與農村發展結合到農村大學生身上,創新教育模式,為廣大農村輸送更多更好的建設者。
[1]吳方鵬.應用型本科大學生創業創新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5(12):278-279.
[2]施永川,黃兆信,李遠熙.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0(21):71-75.
[3]樂國安,張藝,陳浩.當代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2,32(2):146-152.
·編輯溫雪蓮
冀月霞(1984—),女,漢,安徽馬鞍山,博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