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瑜瑩
(廣東省德慶縣香山初級中學 廣東德慶 526600)
凝聚力量,創新班集體
譚瑜瑩
(廣東省德慶縣香山初級中學 廣東德慶 526600)
凝聚力量,創新班集體在班級管理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此,筆者以德為先、以愛凝聚和創新管理三個方面闡述班級管理的方法和途徑,供同行參考。
以德為先 以愛凝聚 創新管理 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凝聚力量、創新管理班集體,激勵學生積極進取,主動、健康地成長,促使學生心情愉快,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去是班級管理的目標。班主任是班集體管理的建設者、組織者、領導者,是班集體的中心與靈魂,管理、培養、組織、引導、協調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全班學生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實現目標。[1]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師德是為師之本,沒有師德的老師哪怕他的專業水平有多么的高,講課有多么的生動,他都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老師。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還必須要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努力增強師德信念和師德修養。教師對職業道德一旦形成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認識,具有了強烈的責任心和堅定的信念,他主觀上就會堅定不移地、滿腔熱情地對教育、對學生盡好自己最大的義務,盡好自己應盡的職責,他也能夠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和才華,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對于學生而言,師德高尚的教師就是自己學習的榜樣,會自覺去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的林崇德教授認為:“教師身教的效果往往優于言教的效果。”教師如果把良好的師德表現養成了自身的一種行為和習慣,其言談舉止,潛移默化的作用就是對學生最好一種教育。培養教師良好的師德,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養成教師良好的習慣開始,從一點一滴抓起。[2]
而班主任是學生心中教師的代表,也是學生與學校溝通的橋梁,更需以德為先,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和“學其道”。
班集體凝聚力是班級管理的核心,班主任要積極應對,以愛凝聚,對學生要關心愛護。班主任是班集體的“家長”,不僅關心班集體,更要愛護“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把“愛心”奉獻給每一位學生,促使班集體成為一個團結向上,充滿溫暖,充滿愛意的集體,一個具有極強凝聚力的集體。
班主任平時工作中必須尊重和理解學生,與學生“對等”交流。唐韓愈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問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班主任對所有學生要公正公平、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壞、相貌的美丑、經濟條件的優劣而不同對待。對待學生要始終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和熱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批評。學生們感受到了班集體的愛心、溫暖、關懷,從而更加認同和熱愛這個集體,班集體的凝聚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人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愛護班集體,關心學生不僅在語言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學生無時無刻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如對學生生病,班主任的噓寒問暖、送醫送藥,讓學生感受愛心。一晚,我送生病學生去醫院并幫墊付了醫療費,因該學生家族困難,學生竟在周記中對我說“老師,謝謝你… …祝好人一生平安”。只要班主任真情付出,學生必然會真情相報。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有了真情,有了關愛,班集體更有凝聚力。
當然,班集體形成凝聚力,可以精心組織、積極籌劃課外活動,促使學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愛意和溫暖。通過興趣學習小組活動、敬老愛幼活動、學雷鋒小組活動、學校班級運動會等形式多樣有益身心的團體活動,使學生切身體會班集體的幸福、團結、溫暖,進一步凝聚班集體。
一是要選好班干部。俗話說,蛇無頭而不行。一個班集體如果群龍無首,勢必散沙一盤,依次,要使班集體有強大的凝聚力,首先必須建立起強有力的班委干部,形成班集體的核心。
成功的班集體,不僅需要優秀的班主任,還須有一支團結能干的班干隊伍。班干部作為聯系班主任與學生的橋梁,是班主任的助手,他們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式方法,在同學中威信的高低,決定著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與班風。所以,開學伊始,就要初步掌握哪些學生比較活潑,哪些學生比較靦腆,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從中選用出學習比較高,工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作為班委,明確地向他們交代任務,提出希望。只要準備充分,了解深入,所選出的班委定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班集體的各項工作必將逐漸走上正軌,井然有序,而他們也必會成為班級的中堅力量。[3]
選出班委后,大膽放權,樹立威信,特別注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使他們有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真正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與班集體的中堅。班干樹立了威信、提高了威望、增強了責任感,班集體的各項工作就能開展得井井有條,班干部也將會從“班主任要我做”變為“我和班主任一起做”,積極性、主動性、自豪感也將大大提高。當然,班主任要親自參與,決不能將全部工作都一股腦兒地推給班干部,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使他們處于被動地位,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也不利于班集體凝聚力的形成。
要使班集體有凝聚力,很重要的一點,班集體必須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共同的目標為工作的中心,引領學生開展各項工作。正確的輿論導向對良好班風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的榮辱觀更是建設良好班風的基石,因此,用“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八榮八恥”作為營造優良班風的知道思想,作為新形勢下的行動指南,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在一個有良好的班風的集體中生活與學習的學生,自然會有一種優越感和自豪感。班風是無形的力量,她影響著集體成員,使他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班風越好,同學們個體目標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他們會為維護集體榮譽,完善與發展集體而自覺地奮發努力。
班集體凝聚力的鞏固和發展是以有共同的奮斗目標為前提的。目標做為一種誘因,具有引發、導向和激勵的作用。確定適當的目標,誘發人的動機和行為,達到跳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一個人只有不斷打動對高目標的追求,也才能激發起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目標和起點之間隔著坎坷和荊棘;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只能用奮斗去統一;困難,會使弱者望而卻步,卻使強者更加斗志昂揚;遠大目標不會像黃鶯一樣歌唱著向我們飛來,卻要我們像雄鷹一樣勇猛地向它飛去。只有不懈地奮斗,才可以飛到光輝的頂峰”因此,班集體在某一階段確定諸如班集體在期末考試奪取文明班的稱號、成績優異的同學在期末統考總分進入級的前三名、成績較差的同學較前進步多少名等的奮斗目標,并把它作為工作的中心,可以使學生明確方向,在為實現目標而努力拼搏中感悟團結一致的巨大力量,進一步促進他們始終保持并不斷增加對集體的熱情。
可見,班集體的凝聚力形成與一個班集體有沒有共同目標,共同目標的好差都相關。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學生們就有了一個向心力,就會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奮發努力,實現共同目標,班主任在大力營造班集體的凝聚力的時候,要形式多樣,創新班集體管理,增強凝聚力。
[1] 范中有 藺素琴 段海軍. 班主任工作概論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瑞萍.班主任工作的藝術 速讀(下旬,2016(1)
[3] 生世俊.班主任的人格.情感.魅力.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