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黑龍江省勃利縣小五站鎮中心校 黑龍江七臺河 154541)
語文教學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李 欣
(黑龍江省勃利縣小五站鎮中心校 黑龍江七臺河 154541)
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中學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課題。每個人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都有著一定的差別。個性不同決定著思維方式與深淺度的不同。
初中語文教學 調動學生 學習方法 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是從事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這種心理能動狀態包括認識的活躍程度、情感的興奮水平和努力的強度等。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是影響知識、技能掌握和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上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激勵、喚醒、調動學生的這個內在動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興趣濃厚的情況下,注意力集中,思維最活躍、最敏捷。 因此,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創設合理的學習情景,是激發起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有效手段之一。滿足最佳心理需要,提高自主學習的質量。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過難,會始中下等生失去學習興趣,思維停滯。問題過易,又會使一些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對學習失去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格外注意每個學生都有渴望成功和被賞識的心理需要,注意設計那些能激發不同層次學生興趣的、啟發性強、發散性強的問題與情境,調動起每位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建立新穎的師生關系,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學生不是教師施加影響的消極的、被動的對象,而是積極主動的對象。要使這一師生關系變為現實,教師必須克服命令主義、說了算的傳統觀念。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熱愛、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最易于激發出來,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信念最容易樹立起來,學生的無限發散的潛力最容易挖掘出來。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與教師自由交流的學習環境中,才能敢于并樂于提出和探究問題,激發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智慧潛能,智力活動才會不受抑制地充分調動起來,同時,學生對教師的理解、尊重、愛戴也容易加強教師教的主動性、針對性、誘導性和實效性,也容易激發教師的講授激情,從而更加有效的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營造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激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信心、動機等心理需要構成其內部的環境,是推動學生進行積極、主動、自主、持久的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推動人們學習的強大精神力量。學生在進行學習活動時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的,并把學習目的和學習聯系起來,意識到學習的意義,不僅可以增強學習目的性動機,還能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去努力學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以自己的興趣為轉移,他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和內在動力。職高專業課教學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提高我們的家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差錯、失誤,教師如何對待很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每個人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都有之一定的差別。個性不同決定著思維方式與深淺度的不同。使學生在愿意思考、主動動腦思維的情況下還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建立開放的教學過程,關注每位學生,使學生樂于思考,這是每位教師必須注意的,否則,課堂上就會尤如一潭死水。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產生思維動機,在寬松快樂的情境中展示自主學習的魅力。
一是創設自由開放、充滿活躍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充滿活力的課堂環境,盡可能的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擔當“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勝利者”,體會學習的樂趣。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從而激發學習積極主動性。二是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架設橋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三是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廣闊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專業課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
現代教學法的特點之一是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與指導,現在的教育對學生的要求不僅是“學什么”,更重要的是“會學習”。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才能成為一個擁有豐富知識的現代人。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獨立面對、處理學習中的問題,通過自己的探究去收獲知識。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實際上是思維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在思維過程中學會思維,這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的根本途徑。引導學生上升到了理性的認識,對一個問題有了某種認識后,還要進一步從其它方面進行廣泛思考,這樣才可能對問題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問題是思維的開始,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討論是學生相互合作,從多角度,多方面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活動形式。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是影響知識、技能掌握和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上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激勵、喚醒、調動學生的這個內在動力,是上好語文課、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如何切實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還需要進一步去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