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紅琴
(重慶市梁平區城東小學 重慶梁平 405205)
淺議期末復習課的教學
簡紅琴
(重慶市梁平區城東小學 重慶梁平 405205)
如何進行期末復習?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期末復習中既能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同時讓復習期間學生能有積極性、新鮮感,既達到練習鞏固的效果,又達到減負提質的目標,這是每位老師即將面臨的實際問題。而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在期末復習階段一定要注意四忌,既不能把復習上成作業課,也不能搞題海戰術,既要精選練習設計,也要關注班情學情。
查漏補缺 班情學情 因材施教 適用性
大家都知道,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分兩個階段,即前期教學階段和期末復習階段,所謂前期教學,指的是老師按照課標,教材的要求,結合班情、學情以及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與探究,讓學生能理解知識,訓練思維,培養技能,掌握方法的過程。而期末復習,則是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形成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老師查漏補缺、綜合提高階段。而這段時間的復習,我認為要特別注意四忌。[1]
大多數老師通過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反復理解,應用。其主要途徑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學生好像整天都是在作業,非常乏味。而我要求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加強概括、分析、綜合、比較,提示解題規律和思考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獲得新鮮見解。例如“一件工作,張師傅3天完成了1/4,照這樣計算,余下的還要多少天?”這道題,除了讓學生用最常用的解法(1-1/4)÷(1/4÷3)外,我還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與探究,找到了諸如3×4-3 、3×(4-1) 、3÷1/4-3 、1÷(1/4÷3)-3、(1-1/4)÷1/4×3 、3÷〔1/4÷(1-1/4)〕、1/4:3=(1-1/4):X等不同的解法,既避免了枯燥單一、平淡無味,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趣味性。
在后期復習時,作業設計可以說是教師的法寶,也是檢驗復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主要根據前期復習的情況,靈活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練習,但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教師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內容不同或要求不同的作業,并分類指導,切忌脫離實際,強求一律,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分層次布置作業常可以采取布置“選做題”(即把作業分成基本題、綜合題、提高題3個層次)、“錯題集錦”(即把自己練習中做錯的題目登記在本子上,事后反復“咀嚼”并消化)、“學生獨立出題”(即學生把自己認為較難的或易錯的但自己能正確解答的題目設計出來在全班交流)等形式,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探索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復習效率。
我們在新課教學時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新穎多變,在復習時固然也要強調變化。有關心理學告訴我們:復習內容和形式不宜原樣照搬,而應從另外一個角度以新的形式在新的構建體系中再現出來,讓習題魔術般地變個臉,讓訓練點源于教材而又別于課本,也便于教師發現部分學生的知識缺陷并能對癥下藥。例如把已知正方形面積求正方形內最大圓面積變成已知正方形和圓的面積之差(和)求正方形(圓)的面積、把已知圓柱的半徑和高求體積變成把圓柱切割拼成長方體后增加的表面積求體積等等,全方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改革一味的題海苦戰,變苦為樂,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牽引下主動遨游在復習活動中。
我們要求,老師在后期復習設計作業時要有針對性、層次性,題型要精挑細選,于是有的老師在設計作業時,又走入了兩個極端,要么緊緊圍繞“課標”、“課改”,考什么教什么,教是圍繞考,不考的內容“堅決”不教,陷入作業設計“過窄”的局面;要么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特意設計一些偏離教材、難度較大、稀奇古怪的試題,導致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過程都難以適應。前種做法使復習平淡無味、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更談不上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后種做法學生無所適從,反而打消了探索積極性。我認為,在這一階段,設計的作業要范圍恰當、難度適中,既有基礎,又有綜合,還有提高,對于個別思維能力強的,有探究興趣的學生可以適當考慮深度和廣度。
我們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在自認為復習得差不多、接近期末考試時,倒發現學生好像什么都糊涂了,這里有問題,那兒也有毛病了,滿河都是灘了,于是,老師急了,什么都又重來一遍,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鋪天蓋地地“滿山麻雀遍山攆”,這樣,既浪費了精力,又沒有任何效果。而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往往采取這樣的舉措,師生都冷靜下來,緩解一下情緒,調整一下復習思路,認真總結學生作業中的存在的共性與個性,精選例題使學生平時漏缺、易混的、帶有關鍵性、規律性的知識得到彌補,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去進行有效的個別輔導,力求做到有針對性地插漏補缺,并進一步的提高、拓展。
復習課最忌諱的是題海戰役,教師盲目地找來一些資料,讓學生不停地練習,從而使學生不堪重負,反而達不到理想的復習效果。要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首先鉆進題海,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針對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典型性例題,為精講、精練、高效、減負打下基礎。復習范例應做到數量少、容量大、覆蓋面廣、啟迪性強。同時要新而不偏、活而不虛,并且跳而可得。
同時,復習期間,如果不合理安排作業量和作息時間,學生會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大腦過度疲勞,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同樣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復習應該有個定時、定量的復習計劃表,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依計行事。在復習了一定的時間,復習內容也告一段落的時候,就可以放松一下,聽聽音樂,或到室外去活動活動,散散步、打打球、跳跳繩,或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清醒頭腦,既要會學習,也要會休息。
我相信,只要每位老師都能在復習中注意到以上幾點,再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實際,并充分貫切課標和課改新理念,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1]陸峻華. “題組反思”式教學在初中數學單元復習中的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