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衛俠 馮慧平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馬蘭屯鎮第一中學 山東棗莊 277412)
初中班級管理中教育公平問題與對策研究
翟衛俠 馮慧平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馬蘭屯鎮第一中學 山東棗莊 277412)
“教育公平”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初中階段在學生的成長階段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實現教育公平是初中班級管理的終極目標和最高價值追求。本文首先對初中班級管理教育公平缺失的表現進行了概述,接著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再次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初中班級管理教育公平的實現提供參考和借鑒, 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初中 班級管理 教育公平 問題 對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教育公平”問題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1-3]。為此,從中央到地方,甚至學校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些措施在宏觀上為實現教育公平創造了必要的條件[4-5]。但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育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和缺乏自信心,因此研究解決班級管理教育不公平問題的對策具有實際意義。
初中班級管理教育公平缺失的表現在德育和教學過程中,德育表現在重視正式集體,打壓小集體;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能夠一視同仁;班主任對學生的品行評價不公平。再教學中教育公平確實主要表現在教學設計忽視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差異,教學過程中缺乏與學生溝通,班主任課堂難以控制情緒,課堂評價語過于簡單化,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結果不公平;同時課后作業難度缺乏彈性,課外輔導存在歧視性,班級活動內容單一,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不均等,缺乏和家長的溝通,班干部選拔不公平,班級空間設置不公平,編排座位不公平,處理學生違紀行為缺乏民主,獎懲不公等現象。
1.初中學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在當今的學校教育中,應試教育仍然盛行,教學形式仍舊是統一化管理,這些現象導致了教育不公平現象的發生,特別是重視升學率,以升學率提升學校形象,管理制度缺乏人文關懷;其次是課程設置統一化,班主任無暇顧及每個學生的發展。
2.初中班主任自身的原因
初中班主任大部分從應試考試教育的環境中走出來,擺脫不了傳統教育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師的壓力有增無減,部分教師甚至出現了消極的態度。主要表現在缺乏現代班級管理理念,很多教師只以成績看待學生,評價方式片面化;迫于工作和生活壓力,部分教師往往把情緒帶到課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出現了對學生進行體罰等現象。
3. 初中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和社會原因
自身的差異性一方面表現在先天資質的差異,例如學生的外貌,性格均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也使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是學習成績的差異,由于考試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學習成績的優異是教師看待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學生的先天的資質和后天的學習成績顯現出來的差異性,是導致實質教育不公的原因之一。同時家庭與社會的原因也是造成班級管理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功利思維對教育的影響,社會中不正當利益關系滲透入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客觀上要求初中班級管理實現公平,針對上文中初中班級管理不公平的現象和原因,針對性的提出以下意見。
1.深化學校管理改革
作為傳統的初中班級管理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和盲目性,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在改革中需要探索“生本管理”模式,推進素質教育的貫徹和實施。特別是隨著國際間的競爭中人才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和綜合國力衡量的依據,要求學校更新觀念,建立以“生本管理”模式,發揚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需要對課程的設置進行改革,為了真正意義上實現教育公平,學校應該在課程的設置上保持多元化,重視每一個同學的特點,除了文化課之外,可以適當的開設一些特色課程,滿足學生的需要。
2.更新班級管理觀念
更新班級管理觀念,首先要敢于對傳統班級管理觀念的批判,傳統班級管理缺乏人文關懷,以教師為主體,只重視升學率,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大部分班主任憑借多年的經驗對班級進行管理,不能與時俱進。新的班級管理觀念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樹立以“管理促公平”的管理觀念,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完善初中班級管理,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最終實現教育公平。
3.提高教師自身德育管理素質
首先要正確引導小集體,促進大集體發展,作為初中班主任要取長補短,利用小團體的優勢,促進班集體的發展。同時,注重“領袖”的帶頭作用,抓住其心理狀態,因勢利導。其次班主任還需要做好德育工作,公正對待和評價每個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極強,因此班主任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抓兩頭,促中間, 公正地評價學生兩方面提高自身的德育管理素質。
4.創造輕松愉悅教學課堂環境
首先需要因材施教,搞好課前設計;初中班主任更要客觀的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必須從課前設計著手進行,吃透教材掌握課堂教學目標,因材施教,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其次要增強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可以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在課堂教學形式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法,實現教育公平。再次要通過自我解壓、心平氣和、提高待遇來調節好情緒。
5.其他對策
主要包括課后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后作業,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關注“學困生”;同時要豐富班級活動內容,使每個人都能發揮潛能,積極鼓勵每一位學生參加班級活動;最后要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關心孩子成長,在班級組織建設中,完善班干部選拔制度,合理布置教室空間,合理編排座位,公正民主處理班級事件,獎懲有據可依。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初中班級管理實現教育公平的現實意義越來越顯著,前人運用文獻資料法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對其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眾多對策,在以后初中班級管理中,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豐富班級日常活動,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1]徐生娥.教育公平研究的基本視角與啟示[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6):55-56.
[2]汪旺根.中小學班級管理中教育公平的實現—基于師德建設的視角[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3(6):33-34.
[3]陳艷麗,李華樹.非正式群體—班級建設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J].繼續教育,2007(3):162.
[4]陳強.教育公平的微觀透視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不公平[J].基礎教育,2008(8):57-58.
[5]劉建明,童明均.班級管理中座位編排的常見問題及改善策略[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66.
[6]鄧成瓊.關于將公平理論運用到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思考[J].發展問題研究,2008(2):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