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松
(江蘇省沭陽縣劉集中心小學 江蘇沭陽 223666)
信息時代的小學計算機教育初探
吳開松
(江蘇省沭陽縣劉集中心小學 江蘇沭陽 223666)
本文分析了小學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對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框架,正確認識計算機教育課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異同,構建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小學 計算機教育 教學模式
我國小學計算機教育大致可分為課程教育、引入計算機輔助教育、普及發展等三個階段。目前我國小學計算機教育的必要性、目的性還不夠明確,但已經積累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小學的計算機教育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框架,正確認識計算機教育課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異同,構建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讓計算機課堂教學煥發出它本身應有的生命活力,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值得探討。
小學生普遍具有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愿望,上網、玩游戲是大多數小學生利用計算機想要做的事情,小學生們對圖像處理、Internet知識等包含創造性與新奇性的信息也有興趣,樂于追求富有挑戰性的新信息。如今,計算機不是什么奢侈品,已經進入了許多城鎮家庭,這為推進和發展小學計算機教育創造了很好的環境。但在家里,上網、玩游戲卻是小學生們的首選,僅有部分小學生具有排版設計、圖片處理、網頁制作等學習興趣。雖然許多同學意識到計算機是未來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但學習計算機知識、掌握計算機的應用技能的意識極為淡薄。再加上有些學校經費緊缺而導致設備不足,望“機”興嘆。另外,缺乏師資以及任課教師專業素質不高等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方法是圍繞教學目標而形成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往往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與每堂課的教學任務相聯系。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完成課堂教學中一個個的教學任務,“任務”的設計十分關鍵。“任務”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精心策劃,出其不意,著眼于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比如,要掌握畫圖軟件,就要掌握畫直線、畫曲線、畫圓、畫矩形等簡單圖形的畫法,就要掌握一些圖案的縮放、拉伸、復制、粘貼等技巧。要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可以設計與之相關的一些教學任務,掌握畫直線、畫曲線、畫圓、畫矩形等簡單圖形的畫法。再由此設計一兩個大任務,把一個個小任務組合成“彎彎的小河”的圖畫,在圖畫中設計一條小河,河邊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樹,在太陽的照射下,碧波蕩漾,通過完成這些大任務掌握簡單圖案的縮放、拉伸、復制、粘貼等技巧。學生在輕松愉快、興致勃勃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學會操作。這些大小任務的設計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小學學生主要通過直接的感性表象來掌握概念。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精講多練,在具體的操作中多加指導,點明問題,糾正錯誤,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思維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如在講“字體”格式時,打開“字體”對話框,精講“字體”、“字符間距”、“文字效果”三個標簽中一個方面的內容就行,學生可以觸類旁通,體會其他相關內容的操作。
計算機是一種現代化工具,特別是引入多媒體技術之后,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良好條件。要把計算機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如何應用計算機來獲取和鞏固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的知識。比如,學習打字,除指法要求嚴格外,輸入法就應該從全拼開始,與語文中的普通話及拼音結合起來,一舉多得。要著眼于信息技術在各學科中的應用,強調一個個教學任務與各學科知識的融合,開拓計算機應用的視野。
多種信息的表達形態同時呈現在學生面前,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聯想,是計算機教育的強大優勢,也為計算機教育開發學生潛在能力和智力提供了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目前,小學計算機教育仍然為“從學習計算機到認識計算機”的教學模式。小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過程中,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
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由于計算機環境的整體性、空間的廣闊性,計算機的學習思維具備空間想象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特點,小學生從計算機的操作中獲得課本知識,體驗成功和獲得知識的喜悅,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小學的計算機教育是基礎教育,應強調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養。小學生好奇、好動,對計算機的興趣是“好玩”,計算機教師就必須因勢利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僅老師講、學生聽,還要營造出“玩”中學、學中“玩”的良好氛圍,建立培養創造思維的教學模式。比如,第一堂課就要學會計算機的開啟和關閉,直接進入Windows系統,讓學生操作鼠標在Windows系統自帶的畫圖工具涂鴉,查看圖片,瀏覽動畫等,要從“好玩”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太強調要領,小學生對一些純技術的要求會覺得枯燥無味。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在隨后的教學中,通過一個個精心創設的學習任務,即學即用,立竿見影,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理論知識十分抽象,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如果將計算機理論知識有機地穿插在操作實踐中,就可以日積月累,水到渠成,實現學習計算機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應用能力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教師還要總結經驗,經常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的應用與發展”教育,充分利用手頭的資料,通過形象、生動的計算機應用實例,展示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描繪計算機應用未來遼闊的發展藍圖,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一套完整、有效、可行的計算機教育的教學模式。
總之,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設備的最大潛力,讓學生學會學習,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鐘啟泉.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6).
[3]劉向永,張建州.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J].中小學電教,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