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利民
(黑龍江省慶安縣第一中學 黑龍江慶安 152400)
淺談多媒體下的高中化學教學
范利民
(黑龍江省慶安縣第一中學 黑龍江慶安 152400)
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豐富多彩,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上的應用日趨廣泛。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在新的教學技術,教學手段下怎樣組織課堂教學,是關鍵問題。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以便促進化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多媒體 高中化學
在當今的教育領域中,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越來越廣泛深入地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將使學校教育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帶來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模式等方方面面的深刻變革,亦使學習過程呈現(xiàn)多樣化、社會化和主體化趨勢。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輔助化學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化學教育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共同點是: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很強的思想性,高度的抽象性和明顯的概括性。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集聲音、圖像、圖表、文字、數(shù)據(jù)、視頻、動畫等為一體的特點,可以提供多種有用的感性材料和刺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發(fā),實現(xiàn)思維模式轉化,從而突破學習難點。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來研究物質的結構、組成、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和合成的。原子、分子、離子等這些微觀粒子的內部結構和運動規(guī)律,我們在通常情況下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這些知識既是教師“教”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的難點。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三維動畫和模擬等功能,制作多媒體課件,把微觀世界放大模擬成學生能夠認識理解的宏觀世界,應用于課堂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使他們更好地認識理解微觀世界。
在化學研究的微觀世界里,許多中學生無法想象出微觀運動的現(xiàn)象和變化規(guī)律。我們同樣可以借助多媒體計算機的強大功能,用圖像、聲音、色彩等宏觀世界的形式,把微觀粒子的運動現(xiàn)象和變化直觀地顯示出來。如:用多媒體課件模擬展示離子鍵、共價鍵(極性鍵與非極性鍵)的形成過程,多原子分子中極性的判斷等等。
多媒體課件用于輔助化學概念和原理的教學,克服了單靠語言和文字抽象描述中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局面,把抽象、概括的知識演示成生動直觀的變化過程,讓知識的學習融入了娛樂的形式當中,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了一種輕松愉快的享受,充分發(fā)揮了寓教于樂的優(yōu)勢,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益。
1.運用多媒體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不能讓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信息量大的優(yōu)點成為“滿堂灌”的另一種形式 信息量大是多媒體技術的一個特點,而如果運用不當,課件或鏈接內容過于豐滿,信息量超出了學生在45分鐘內的接受能力范圍,那么所教知識只能像放電影一樣在學生眼前一閃而過,甚至有的材料沒等學生看完就切換成了下一段內容了,學生更是無暇記錄重要內容了。類似的經(jīng)歷筆者自己也在聽課過程中遇到過。如此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得多媒體成了現(xiàn)代化的“滿堂灌”,學生似乎接觸到許多東西,實則在轟轟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沒有記住、理解任何東西,更談不上去思考、去掌握知識了。授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利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進行課前準備時,一定要注意“以人為本”,遵循“適量”原則,切不可貪多求快。
2.留白不足,限制學生思維。常規(guī)教學中,在內容處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轉換時,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師生根據(jù)非預見性的互動,最終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模擬實驗無法替代科學實驗。多媒體演示實驗主要應用于那些有毒有害物質參與的反應,那些難于觀察實驗 本質的過程中,起到了化解難點的作用,而不能以點蓋面,所有的實驗都用多媒體模擬演示,把做實驗變成了看實驗。認為這樣成功率高,節(jié)約時間。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理論賴以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是不可取代的,用多媒體來實驗,沒有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自觀察、更能使學生獲取第一手資料。弱化了部分實驗功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使用,不僅減少了教師的板書時間,而且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大信息量的傳輸,高密度知識的傳授,這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中的圖片和動畫都各有其優(yōu)勢,圖片相比單純的語言而言更加形象和直觀,其包含的信息量更加豐富。而動畫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的聽力。不但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果也更加好,直接加大了課堂的教學容量。在多媒體對學生視覺和聽覺雙重感官刺激的作用下,學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重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問題上。這種方法的弊端是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不利于學生理解。而多媒體技術在內容和組織上采用大量色彩鮮明、活潑有趣的圖片和動畫結合的模式,讓化學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活動。比如教師在向學生介紹分子、原子及核外電子等微粒運動知識的時候,如果用傳統(tǒng)的說教方法就不能形象的展示微粒運動變化的過程,而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制成微粒運動的3D動畫,向學生展示原子的三維動態(tài)圖形以及模擬微粒結合和分開的過程的話,這種形象的畫面有利于調動學生感官協(xié)同作用,可以讓學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
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學習和應用化學知識,同時還利于教師實施個別化教學,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并根據(jù)所得信息,有針對性的及時進行輔導;學生可以及時根據(jù)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逐步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真正擯棄過去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的講,學生僅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充分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既可以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更有效地優(yōu)化化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