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影
(駐馬店市第二十四小學 河南駐馬店 463000)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策略的研究
張霞影
(駐馬店市第二十四小學 河南駐馬店 463000)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既是現代課程發展必然選擇,也是目前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如果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認識不足,就會產生一些誤區,使學校花巨資、自己耗精力的多媒體教學效果遠遠不如傳統教學媒體。通過本課題研究,讓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它在教學中的最大功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小學數學 多媒體技術 運用策略
傳統的電教媒體中,幻燈投影有像無聲,錄音機有聲無像,錄像電視雖然聲像俱全,但制作需要專門的設備,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充分發揮這三機一幕的優勢,做到圖文聲像并茂,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給數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這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真正的體現學生為主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為小學數學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多媒體就是這樣一座橋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育方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方法的指導下把文字、圖形、影像、聲音、視訊、動畫等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教學過程動態化、情境化、具體化,形成聲、像、圖、文過程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性、主體性和動態性等方面的弱點,使一些抽象的、靜態的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使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披著運用“多媒體”的外衣,進行著傳統教學模式的翻版,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仍舊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裝飾效果,只不過是掩耳盜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明確“用多媒體技術干什么”,找準多媒體的最佳作用點,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追求多媒體技術的快節奏、高效率,把整堂課教學內容和板書都儲存在電腦中,教學時只動動鼠標、敲敲鍵盤,多媒體成了“電子黑板”,教師成了“機器操作者”,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高效的“機灌”。那么,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初衷何在?這樣“滿堂灌”的教學效果會“高效”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根據教學內容,善于把握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才能發揮它在課堂教學中的最大功效。
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為追求多媒體技術的快節奏、豐富多彩的視聽和動畫效果,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課件過多展示的是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圖像、音樂、動畫,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忽視這些畫面、音樂所蘊含的數學知識;快節奏的教學頻率,使學生的學習節奏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課堂得益的是少數學生,荒廢的卻是絕大部分。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是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根據教學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
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的視頻、圖畫、聲音等,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直觀形象,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等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通過課件出示一組平面圖形,有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及不規則的圖形,分別用紅線顯示出它們的周長,然后在課件上出示并講解“圍成每個圖形邊長的總和叫周長”,使學生正確理解“周長”的概念。
在部分公開課、觀摩課中發現:教師的課堂教學所有環節都是由多媒體技術來展現,通過動畫、實驗演示等手段,使數學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降低教學難度,達到化難為易的目的。那么,小學數學這門特別需要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科,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又從何談起?教師應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現在的“多媒體風”,使教師在教學中過重的追求使用多媒體技術,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課”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體,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是用投影片、小黑板完全能夠實現的。這種“殺雞用牛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如美國大眾傳媒學家施蘭姆所說:如果兩件媒體在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時,功能是一樣的,我一定選擇價格較低的那種媒體(即著名的施蘭姆公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必須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及時處理各教學因素間的關系,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提高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效益。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作為現代教學手段的代表多媒體技術有著較多優點,但傳統教學手段也有著自身的特色,而且至今仍被廣泛地使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當能用“一支粉筆”、“一幅掛圖”、“一次簡單實驗”就能解決的問題,不要為追求時髦而使用多媒體。
[1]《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鐘啟全 主編 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 北京大學出版社
[3]杜曉新 元認知與學習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杜一凡 兒童探究式學習策略培養研究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