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市清河實驗小學(223001) 蔡煒娟
非連續性文本,開啟閱讀教學新航向
江蘇淮安市清河實驗小學(223001) 蔡煒娟
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還沒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這樣就導致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不到全面的提升。對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教師要創編相關教材,注重連續性文本與非連續性文本的轉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非連續性文本,這樣才能提高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質量。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教材
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文本材料的閱讀,讓他們領會到文本所想表達的意思,并獲得相關有價值的信息。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那怎樣開展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呢?
在非連續性文本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優化策略,不斷地改進教學措施,從多個方面來強化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對連續性文本,教師要深入地挖掘其內涵,尊重文本編者的編寫意圖,把相關的知識構建成一定的體系,打破之前單篇文章的教學安排,將非連續性文本插入其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內涵,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只有這樣,學生在非連續性文本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對相關材料進行學習,對有關的文本進行進一步的挖掘,進而學習其中的內涵。因此,教師在把握非連續性文本的時候,要能夠將內容從具體到抽象滲透到學生具體的思維習慣中,將相關的教學材料進行重新的編排,創編非連續性的文本材料,從而加強對文本價值的挖掘,提高教學實效。
對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靈活地對相關的文本進行轉化,不斷加強學生對于非連續性文本的了解。同時,教師還要將各個學科進行鏈接,引導學生運用表格等相關信息,并將其滲透到非連續性文本之中,從而獲取文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在閱讀過程中,對一些很難用語言表述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圖片和文字結合起來,找出其中對文本分析有價值的東西,從而提高閱讀的質量。例如,在教授《蠶姑娘》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自己觀察蠶姑娘的生長情況,并且畫好相關的表格進行記錄,對蠶姑娘的生長過程展開推理;同時,對蠶姑娘的四次睡眠進行記錄,將文本的內容進行整合分析。對蠶姑娘的成長過程,可以用數據和表格來對進行反映。在這類文章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提升學生閱讀的敏銳程度,更好地對一些現象進行觀察,這樣才能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進行深化,更準確地得出結論。
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補充、體驗,運用一些表格、圖片等一些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歸納,這樣就能更好地解決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先了解文本的大致意思,找出在這一文本中所包含的有價值的信息,找出相關的規律,從而更好地將它與生活中的諸多經驗聯系在一起。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對相關非連續性文本內容作出相應的解讀,使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經歷,對非連續性文本的內容進行理解。例如,在教授《蘋果里的五角星》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豎切蘋果與橫著切有什么不同,并用畫筆畫出它們的圖案;然后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將生活經驗與課本內容進行整合,用創新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同時,因為和生活的聯系,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對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教師要優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有效整合并利用課程資源,精心設計,加強訓練,將非連續性文本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同時,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情況以及學習需求,因材施教,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學習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 趙曉莉.非連續性文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精彩鏈接[J].山西教育(教學),2015(12).
[2] 張春霞.小學語文開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實踐的探索[J].語文學刊,2015(06).
[3] 肖莉.小學語文高級年“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訓練[J].小雪花(小學快樂作文),2013(10).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2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