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溧陽市文化小學(213300) 錢友芬
基于語用的一二課時讀寫結合教學:目標與策略
江蘇溧陽市文化小學(213300) 錢友芬
讀寫結合是閱讀教學中落實語用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結合教學實踐,從字詞、句段、篇章三個層面明晰閱讀教學中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讀寫結合教學的目標區別和不同的操作策略。教學中,字詞理解與運用是儲備之用,句段模仿、篇章訓練是直接之用,課堂中的品味、情感的體會是無為之用。
閱讀教學一二課時讀寫結合目標與策略
王崧舟老師在《語用焦慮與實踐突圍》一文中把語用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直接之用”,二是“儲備之用”,三是“無為之用”。讀寫結合的最根本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語言素養。那么,如何在第一、第二課時的讀寫結合教學中落實語用、落實王崧舟的“三用”呢?第一、第二課時語用訓練的側重點又有哪些不同呢?
字詞教學的目標是:學會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體會關鍵字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獲得詞語積累,再通過熟練的運用揣摩其妙處及規律。
(一)第一課時注重對字詞的理解
字詞理解是文本理解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從多個角度去落實字詞的教學。
1.在理解中掌握理解的方法。
字詞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應教給學生多種理解字詞的方法。如教學《黃山奇松》時,就可以綜合運用多種字詞理解方法。查字典理解法,如“飽經風霜”一詞,從“飽”的字義入手。聯系生活理解法,如“瀟灑”一詞,由人的瀟灑聯想到松樹的瀟灑。近反義詞理解法,如用“遠近聞名“”聞名遐邇”等來理解“聞名于世”。
2.重視字詞的積累性理解。
(1)同類詞語的積累。①意思相同的,如學到“傾盆大雨”一詞,便積累更多描寫雨大的詞。②結構相同的,如學到“甜津津、酸溜溜”時,便積累其他ABB式的詞。③特點相同的,如學到“驕陽似火”一詞,就可以積累比喻構詞的同類成語。
(2)詞語的組塊積累。如《秦兵馬俑》一課用了大量的“四字詞語”。如描寫外貌的就有“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穿著戰袍”等;描寫神態的有“昂首挺胸、神態自若、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等。在第一課時中,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詞語同類組合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積累大量的詞匯。
3.強化字詞的運用性理解。
理解是為了會用,積累也是為了運用。字詞在第一課時中的運用,常常表現在造句練習上,這一點在低中年級課堂上尤為明顯。如《金子》一課,當理解了“蜂擁而至”的意思后,教師引導學生用這個詞說說生活中的情景,學生的語言非常有活力:“大潤發周年慶時,人們蜂擁而至,隊伍排得很長。“”學校開展跳蚤市場活動時,我負責賣關東煮。我剛叫了一聲,同學們就蜂擁而至,差點把我的攤子擠破了?!边@樣的運用不是挺有意思嗎?
(二)第二課時注重揣摩字詞所表達的情感與作用
文本中的關鍵詞語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在表情達意方面常常有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體會這些詞語的妙處,一定能為課堂增添不少情趣。
“飽經風霜”一詞在《黃山奇松》一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對迎客松經歷漫長歲月的真實寫照,也是整個黃山松精神的最直接體現。因此,對“飽經風霜”一詞的品味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教師先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把一個抽象的詞語還原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被深深觸動的基礎上再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涵泳體會。這樣,學生不僅經歷了理解詞語的過程,更經歷了文本情感的體驗過程。
仿句練習是幫助學生積累的有效手段。在第一、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句段的教學應通過閱讀來對其進行充分的感悟,然后逐步走向合理運用。
(一)第一課時,在閱讀中感悟語言
語言的運用有其特有的規律。要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些規律,需要在第一課時中引導學生充分地感悟語言。
1.對句式的感悟。
如《西湖》中對于比喻句的大量模仿與積累。再如《學棋》中對“一邊……一邊……”句型的模仿運用。在每課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精美句子、重點句子進行反復誦讀,并結合學生習作中易錯的句子類型多加指導,可以讓學生先閱讀,體會其妙處,再進行練筆。這樣,學生既積累了知識,也明白了選詞用語須合乎語言規范。
2.對構段的感悟。
構段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總分方式,有并列方式,有因果關系。對于一些典型的段落,是學生進行構段仿寫的最好范例。因此,第一課時我們要通過引導學生對典型的段落進行閱讀體會,理清其脈絡,來幫助學生了解段的構成,使學生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構段能力。
(二)第二課時,在運用中升華情感
在第一課時充分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應重在從修辭或結構等角度來進行讀寫結合,體會句段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在讀寫訓練中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在教學《黃山奇松》“迎客松”的片斷時,可先引導學生觀察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眼中的迎客松,然后再與文中的描寫相比較,從而發現聯想這一寫作手法在表達情感上的妙處,最后將這一寫作手法加以運用。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帶著寫作的思維去閱讀,帶著理解內容的思維去閱讀。而帶著寫作意識的閱讀思維,則是一種專業的語文學習思維。
從篇章的角度來說,第一課時應重在對整篇文章寫作方法及順序的了解,并為第二課時學生在練寫、練筆中自主選擇方法、自我建構語言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第一課時,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感知寫法
在對全篇寫法與結構、寫作順序的感知過程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了解篇章結構,在理清課文脈絡的同時進行提綱順序訓練。如仿寫《九寨溝》一文總分總的結構,對寫人、寫物的文章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仿寫等。
(二)第二課時,在自主創作的基礎上合理建構
文本建構能力是課堂學習最重要的能力。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通過與文本、與自己對話,獲得建構能力。
1.情感的建構。
第二課時篇章訓練時的讀寫結合重在情感的升華。如學完《狼和小羊》后續寫故事,給小羊一個不同的結局。又如學完《船長》后,引導學生寫讀后感,把對船長的敬佩,對英雄的崇敬化作激情澎湃的文字記錄下來。
2.寫法的建構。
第二課時篇章訓練時的讀寫結合重在寫作方法的運用。篇章練筆就是要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內容。篇章練習包括寫作順序的仿寫和布局謀篇的仿寫。如《東方之珠》一文,是按“總—分—總”的結構敘述的。教師可在指導學生朗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仿寫訓練。這種以仿帶寫、以仿促寫的方式,有利于順利實現由讀到寫的互動。
3.形式的建構。
第二課時篇章訓練時的讀寫結合重在思維的拓展創新。(1)詩歌:古詩今作。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2)寓言:故事新編。在學生理解寓意而又沒有原則性錯誤的前提下,允許學生多元解讀,進行故事創作。(3)說明文:人稱改寫。用第一人稱進行文章的重新改編,增加故事的趣味性。(4)小說與課本?。恨D換生成。小說與課本劇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個性鮮明,可引導學生嘗試轉換訓練,體會不同體裁的表達效果與寫作技巧。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字詞理解與運用主要是儲備之用,句段模仿、篇章訓練主要是直接之用,課堂中的品味、情感的體會便是無為之用。語用其實蘊藏在每一處語言文字的感悟與訓練中。我們應根據第一、第二課時的不同目標,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實施讀寫結合,落實語用,提升語感,發展語言素養。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2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