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市姜堰區張甸中心小學(225300) 董小明
“農”味活動,妙且可言
——《我們班的“微型活動”》習作教學
江蘇泰州市姜堰區張甸中心小學(225300) 董小明
“微型活動”實踐性強,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是貫通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對活動的描寫,則可通過三種方法進行:展示自我法、關注他人法、點面結合法,抓住當時人物的一些動作,并適當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
微型活動 點面結合 展示自我
設計理念:
秋季學期本班開展了多項班級“微型活動”,如自制小盆栽、護蛋小行動、移植小油菜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這些充滿“農”味的活動中,活動期間注意提醒學生觀察、體驗。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活動再現,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習作狀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敢想敢說的氛圍中,抒發真情實感,習得描寫活動過程的三種方法。
教學內容:
1.學習描寫活動過程的三種方法:展示自我法、關注他人法、點面結合法。
2.在寫活動過程時抓住人物的動作,并適當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
教學目標:
1.營造氛圍,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習作狀態。
2.學習描寫活動過程的三種方法:展示自我法、關注他人法、點面結合法
3.在寫活動過程時抓住人物的動作,并適當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
4.通過體驗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習作源于生活,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
教學準備:
開展活動、課件
教學過程:
1.出示照片,引發回憶。
(1)同學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照片,好好找找自己的身影或者自己的名字。
(2)出示照片(移植小油菜、自制的小盆栽等場景)
2.交流談話,醞釀情感。
師:找到自己了嗎?還記得照片上是我們班開展過的什么活動嗎?(板書:自制小盆栽、移植小油菜)
3.教師小結,揭示內容
(1)師:這些活動其實都是本學期我們班舉行的一些小活動,我給它們起了個時尚的名字叫“我們班的‘微型活動’”。(板書:我們班的“微型活動”)
(2)師:大家一起回憶一下,除了這兩個活動外,我們班還舉行了哪些活動呢?(補充板書:護蛋小行動……)
【設計意圖:課程一開始,通過學生活動的照片,營造活動的氛圍,喚醒兒童的生活經驗,學生積極性很高。】
1.你能用一個詞來說說你印象最深的那個“微型活動”嗎?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你感受最深的那個“微型活動”嗎?
2.我們都知道一件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那么如果讓你們說活動的起因,說活動的經過,說活動的結果,你們認為哪部分最難說?(板書:經過)
【設計意圖“:從語文課程的觀點來看,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首先是個知識的問題,合意的能力要有合意的知識來構建。”(王榮生語)敘事的基本樣式為:起因+經過+結果。此環節意在明確:寫好活動的經過為本次習作訓練的重點。】
3.今天老師帶來了三位同學所寫的活動過程,大家想看嗎?
出示范文(一):“上課時,我的鋼筆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便彎腰去拾,就在手剛剛碰到冰涼的筆桿時,‘咔嚓’一聲,讓筆桿上的冷氣渾身傳了個遍。我這才想起放在袋子里的雞蛋,不安立刻涌上心頭。我的手緩緩伸向口袋,口袋里又滑又濕,我的心也涼了一大半。我掏出保鮮袋,雞蛋已“死無全尸”,面目全非,蛋殼七零八碎,蛋清和蛋黃混在一起……我的護蛋行動就這樣泡湯了。”
(1)指名讀。
(2)作者寫得有意思嗎?作者抓住了誰護蛋的過程來寫?
(3)師小結:我們給這種抓住自己在活動中表現的寫法起個名字,叫“展示自我法”。
【設計意圖:“知識的‘生產’有了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對話,才會走出‘人為地制造’,成為‘為人地生成’。”(吳勇語)本環節借助同伴的優秀習作作為例文展開教學,師生圍繞例文展開對話,讓五年級的學生在對話中主動“生產”第一種方法:展示自我法。】
過渡:想不想再看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寫的?
出示范文(二):“轉眼間,護蛋行動已進行了三天。今天一下課,同桌許濟元就立刻跑去廁所。她小心翼翼地拉開門,生怕蛋寶寶飛出去。出來時,門剛拉開一條縫,她就側著身子鉆出來。脆弱的雞蛋壓到了門上,立刻四分五裂了,蛋黃和蛋白一下子涌了出來,鼓滿了袋子。可憐的許濟元就這樣退出了比賽。真是細節決定成敗呀!”
(1)指名讀。
(2)這位同學的寫法跟剛才那位同學的一樣嗎?他寫的是同桌,我們可以給這種寫法起個名字——關注他人法。
【設計意圖:通過與第一篇例文的對比,學生積極主動地習得第二種方法:關注他人法。】
過渡:第三種方法想不想學?
出示范文(三):“大掃除開始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奔向自己的勞動崗位。有的揮著掃把清掃地面,有的拿著黑板擦擦黑板,有的把桌椅擺得整整齊齊的,‘嘩嘩’的灑水聲‘,刷刷’的掃地聲,朗朗的歡笑聲響成一片。
勞動委員安排我擦玻璃,我拿起抹布登上窗臺,就開始一下一下地擦。剛下過雨,玻璃上有許多小泥點,擦起來可費事啦。我先用濕抹布擦,然后用干抹布裹在手指上,擦拭窗框的四周。嘿,那泥點一下子就無影無蹤了。透過明亮的玻璃窗,我看見校園里的小樹正向我點頭笑哩!”
(1)指名讀。
(2)這位同學的寫法我們并不陌生,他既寫了自己的同學,又著重刻畫了自己,這種寫法叫做“點面結合法”。
追問:這里的“點”只能寫自己嗎?
4.出示三個片段。
師小結:從整體上來看,這三位同學寫的活動過程一個用了“展示自我法”,一個用了“關注他人法”,第三個則用了“點面結合法”。他們的寫法從整體上看是不同的,同意嗎?
師:我們再來細看這三個片段,他們的寫法又有什么相似之處?
預設:(1)抓住了活動過程中人物的動作。
師讀一個片段,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這些動詞的使用,讓我們頭腦中形成了一幅幅動態的畫面。
(2)都寫出了活動過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當讀到作者意識到蛋可能破了的時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寫了心理活動或內心感受更能讓我們感同身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這就是刻畫人物心理和內心感受的魅力。
【設計意圖:在學生主動習得三種方法后,從整體上對范文進行回顧,對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進行總結。】
1.想不想讓我們班的微型活動讓全校同學都知道,并且在全校每個班都開展起來?那就要看大家寫得是否有意思嘍!
2.出示習作要求:
(1)選擇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班級微型活動,回憶它在你心中留下的精彩過程。
(2)用黑板上三種方法中的其中一種方法將這個活動精彩的過程寫下來。
(3)在寫的過程中要抓住當時人物的動作,如果能適當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就更好了。
(3)師提示要點:一個活動過程、一種寫法、寫一個片段。
3.教師巡視,注意跟請求幫助的同學交談,給予幫助或點撥。
【設計意圖:“知識‘運用’走向兒童的生活需要,服務于交往功能實現,才能成長為一種言語能力,轉化成一種言語智慧。”(吳勇語)此環節由習作知識的“生產”轉向知識的“運用”,推廣“微型活動”的表達設計,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習作狀態,學生表達欲極強。】
1.現在我們班要開展一個新的活動——尋找“班級‘微型活動’推廣大使”,如果將我們班的“微型活動”推廣到全校,你們怎么設計?
2.指名讀。
3.引導學生評議。
(1)推廣活動是什么?
(2)用了什么方法?
(3)對活動方案,大家覺得怎么樣?
(4)如果讓你來寫,你會怎么寫?
4.出示口訣。
活動好玩過程難寫,關鍵在于方法絕。
自我他人點面結合,同時感受不可缺。
如果努力做到這些,全校同學把你謝!
【設計意圖:在評議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圍繞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進行評議,學生在積極評議中也享受到了習作知識的運用之樂。】
1.寫一個活動,要交代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活動經過會寫了,其他還難嗎?
2.課后將一個微型活動寫完整,寫好后,改一改,抄寫好貼在教室后面的展示欄里。同學們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責編莫彩鳳)
G623.2
A
1007-9068(2016)2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