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春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 重慶 404704)
淺淡農村幼兒泥塑活動
郭仕春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 重慶 404704)
泥塑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也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用較為光廣泛教學手段,通過幼兒泥塑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幼兒動手技能,培養幼兒審美能力以及創造力。但是在農村幼兒教學活動中,卻對泥塑教學活動缺乏全面客觀認識。本文通過對農村幼兒泥塑活動進行深入探究,提高對泥塑教學活動的重視,進而提升農村幼兒教育水平。
農村 幼兒 泥塑 活動
學習和制作泥塑的過程富有樂趣,是非常有益的幼兒教育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動手學習興趣,促進培養幼兒對于事物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動腦能力,通過自己動手進行泥塑創作的過程,能夠逐漸培養幼兒的手眼腦協調能力,同時能夠滿足現代幼兒教育個性化的教學需求。在農村的幼兒教育中,很多幼兒教育機構都沒有將泥塑活動重視起來,對其進行研討,對于提升農村幼兒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的農村幼兒教育機構在進行幼兒教育時,沒有認識到進行泥塑活動對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以及促進其個性發展和情感發展的重要意義,僅將泥塑活動視作為一種游戲,將其看作為一種看小孩的手段,這些認識都是不科學也是不正確的。泥塑活動不僅是一種幼兒娛樂形式,更是一種現代益智教育手段,通過泥塑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培養幼兒拓展思維能力,同時在進行泥塑活動時,幼兒能夠自主進行手腳活動,還可以口說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復合幼兒活潑好動情緒不穩定等身心發展特點,不會對幼兒產生教學活動的束縛感,能夠滿足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需求。[1]
還有些幼兒教育機構將教學活動安排貼近于小學化,便認為進行泥塑活動是在浪費時間,這種教育方式也是非常不科學的,每個年齡段的兒童都有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愛玩是幼兒時期孩子的天性,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應該以幼兒的實際需求為主,而不是以教師的授課需求為主。
幼兒時期的兒童不具備自主認知能力,教師在組織泥塑活動時,可采用引導式教學技巧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理,使幼兒能夠產生參與泥塑活動的欲望,促進幼兒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很多幼兒都有愛聽故事的習慣,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誘導式的方式開展泥塑活動,先利用導語設置一個教學情境“小朋友們,森林里要舉辦運動會了,可是森林之王還沒有給參加運動會的小動物們準備獎品,我們來幫助森林之王準備獎品好嗎?”,進而將小朋友們帶入到教學情境中,“首先我們來給小兔子來準備一個胡蘿卜作為它的獎品吧。”用這種具有故事情節的方式將教學活動有序展開,同時按照學生的年齡基礎,掌握相應的操作進度,保證幼兒能夠實現自主進行操作跟隨教師的操作步驟,即使幼兒做的不好教師也盡量不要進行干預和幫助,同時對幼兒的泥塑表現給予積極的肯定,保證幼兒的操作熱情并逐漸樹立其自信心,拓展幼兒對教師動作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才能夠實現泥塑教學活動的意義。[2]
教師還可以開展幼兒互助的泥塑活動,使幼兒能夠與同伴進行互相學習和互相幫助,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夠促進其手腦協調能力的培養,同時能夠使小朋友齊心協力的完成一件泥塑作品,實現互相關愛﹑共同進步的合作精神培養,促進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認知,有助于其情感意識的培養和形成。例如:教師可以對小朋友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泥塑一個農家院子,有的小朋友泥塑花朵﹑有的小朋友泥塑小草,有的小朋友泥塑小動物,使小朋友們在合作中互相溝通﹑互相幫助,教師在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對幼兒的表現給予表揚和鼓勵,完成完整的教學活動過程。
創造力培養是泥塑活動的另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通過開展泥塑活動不僅要重視其操作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其思維意識的拓展,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其思維進行激發的過程,使幼兒能夠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使幼兒能夠得到無形的創造力培養過程。[3]
創造力的培養過程主要是幼兒創造思維的塑造過程,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來使幼兒逐漸形成具象的思維能力,生活化的內容往往會在幼兒的腦海中有明確的感官感受,在教師不進行操作引導的情境下,具有明確感知的事物能夠使幼兒樹立自主操作的自信,不會產生畏難情緒,也不會無所適從,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教師可以以冰淇淋為泥塑活動的題材,讓幼兒進行自主操作,泥塑制作一個冰淇淋,幼兒會自主將意識中的冰淇淋表現出來,在其不斷的進行修正的過程便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過程。
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的創造思路進行創造力的培養過程,進行創造力的培養也不能完全讓幼兒進行自主創造,有的幼兒就會將教學活動變成單純的游戲過程,教師還是要發揮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4]例如:教師給幼兒固定一個泥塑塑造的題目“小汽車”,讓幼兒自主對泥塑的各個部分顏色以及小汽車的樣式進行選擇,教師引導幼兒該進行泥塑的步驟,讓幼兒進行自主操作,即能夠保證幼兒自主思維的拓展,同時又能夠保持教學活動秩序,實現既定的教學培養目標。
泥塑活動是非常具有操作性和應用價值的幼兒教學活動,農村幼兒教育機構要改變傳統的幼兒教育觀念,將更多現代的幼兒教學方法和活動延伸到農村幼兒教學環節中,以實現對農村幼兒的科學培養和教學,促進其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縱穎.大班幼兒泥塑課程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J].文教資料,2016,(7):74-76.
[2]許萍萍.淺談幼兒泥塑活動主題創作與創造力協同發展[J].小作家選刊,2016,(32):195-195.
[3]馬硯.提高幼兒泥塑制作技能的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9):71.
[4]張紅.促進農村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6,(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