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翼
視障職業教育中個別化教育計劃的擬訂與實施
●齊翼
采用個案研究法對中職中醫康復保健專業一名視障學生進行評估,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并予以實施。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學生在體能和按摩技能上均有提高。建議系統地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讓更多教師參與個別化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逐步幫助學生提升能力,最終實現視障學生順利就業的目標。
視障學生;職業教育;個別化教育計劃
筆者采用個案研究法,針對個別有特殊需求的視障學生,在校內擬訂并實施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育計劃,為其提供更適合、更優質的職業教育。
小峰(化名),男,低視力,我校中醫康復保健專業職高二年級的學生,與人溝通能力較弱,不識字,日常生活中常表現出口吃、易忘、注意力差、不能很好理解句子意思、不自信等問題。按摩手法協調性、柔和性、連貫性差,專業課學習跟不上本班教學進度。
我校中醫康復保健專業學生畢業后,一般都將入職按摩師行業。從該生情況考慮,他適合于學習保健按摩。該方向培養目標明確提出,學生畢業時手法專業水平要基本達到行業標準。為此,筆者針對小峰開展了個別化的教育輔導。
(一)評估
按摩師行業對從業者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個別化教育初期,筆者對小峰進行了系統性的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學習方式、體能情況、手法水平。
在學習方式上,通過訪談和評估量表測試,觀察小峰更適合哪種學習方式,訪談對象包括對小峰的任課教師、班主任、同班同學等。評估量表主要是測試小峰對視覺、觸覺、聽覺等幾種學習感知方式中的哪種更易于接受。體能測試,主要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基礎上,結合我校中醫康復保健專業特點,加上協調性、平衡性、力量等方面的測試。手法水平評估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身上操作,教師體會和觀察學生手法動作是否正確來進行。
(二)與個別化教育對象共同擬訂目標
讓個別化教育對象參與到目標制定的過程中,這一點非常重要。[1]在共同制定教育目標的過程中,首先是根據評估結果和小峰對自己的要求,與小峰共同設計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經過討論,本學期制定的教學目標有:一是提高體能;二是扎實基礎手法(具體到每一種常用手法),能熟練進行保健按摩。
其次,共同討論如何分階段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這里主要是根據小峰的個別情況,確定適合個體的體能鍛煉項目,并采用小峰易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手法教學。
最后是總結階段。期末需要對小峰再次進行系統性的評估,并與他共同評估本學期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整理并分析他在一個學期中的發展狀況。
(一)明確個別化教育計劃實施時間和方式
個別化教育計劃應在學校的自然教學情景中執行。根據學校的安排,小峰在學校多數時間參與集體教學,并每周接受3課時的個別化教學。集體教學由學生所在班級的各任課教師負責,個別化教學由個訓教師承擔。
集體教學時,教師基本使用原來的教學方法,沒有進行太多的調整。而個別化教學方法則經過評估測試后,根據師生共同確定的教學目標,選擇其中適合學生的方法進行教學。因為一周僅有3課時,故每次課后均布置作業,包括體能鍛煉的項目、完成量及課后練習作業,下次上課時學生對作業進行及時反饋。同時,個訓教師必須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家長在家中根據本學期設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師工作予以配合。
(二)優化技能教學方法
根據設定目標,每節課按教學計劃進行基礎手法結合保健按摩部位的練習。根據評估,小峰對視覺、觸覺、聽覺的學習感知相差不大,屬于混合型,故教學時采用近距離示范、講解、手把手教學、互相體會及啟發引導等方式,在幫助他提高基礎手法水平的同時,將保健按摩手法熟練連貫起來。
在小峰熟練掌握局部保健按摩手法后,邀請不同的教師進行體驗評價,并提前與評價教師溝通,要求其在對手法具體問題給出建議的時候,以鼓勵為主,以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他的學習動力。
(三)針對性地提高體能
經過體能測評,小峰體能較弱,上下肢力量、核心力量、平衡性、協調性、心肺耐力均較差。因此,筆者設計了一系列針對性的運動項目,幫助小峰提高體能。另外,幫助小峰建立健康飲食的習慣和意識。根據同年齡水平的身高體重標準,小峰偏瘦,屬于營養不良。與其溝通發現,小峰平時只吃素菜,不愛吃肉,蛋白質攝入量明顯不夠。根據學生飲食情況,筆者給予飲食建議:每天增加一個雞蛋,攝入適量奶制品,并食用一些果仁類食品。同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周末在家里督促其健康飲食。
一學期結束后,筆者和小峰根據本學期制定的目標,共同回顧梳理了發展情況。小峰在體能上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與家長溝通后,發現小峰的飲食結構有了一定改變。加之正值春夏之際,增加運動量后,小峰的身高增長了4厘米,體重增長了2.3千克。握力、肺活量、上下肢力量、協調性、心肺耐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核心力量、平衡性等方面進步不明顯,體能的提高程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與每周個訓課時少,進行個別化教育尚不夠系統、充分、深入等諸多因素有關。[2]雖然是師生共同制定的目標,但是也存在學生自覺性不夠的現象。如需要課后學生自行完成的部分,小峰完成得不是很好,練習量不夠。教師在時,小峰能較好地完成;教師不在時,體能作業不能按量完成。
經過本學期訓練,小峰能熟練進行常見部位的保健按摩,基礎手法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手法操作的協調性、柔和性、連貫性上都有一定的進步。尤其是在邀請不同教師進行體驗評價這個環節,教師們的肯定,大大增強了小峰的自信心,他對學習的興趣也顯著增強。
學期末,筆者設計了評估量表與小峰共同評估本學期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評估量表顯示,小峰認為自己在體能、按摩技能、自信心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對按摩的持久滲透方面還需加強練習。當問及如果再開展個訓課,還需要在哪方面進行幫助時,小峰選擇了按摩技能、學習方法、理論學習、體能鍛煉等方面。這表明,小峰對自己的發展現狀十分清晰,對今后的職業生涯有了更多的思考。
[1]王金玲,張玉君.個性化教育理念下個別生教育策略的實踐研究——指導制訂學生個人成長計劃. [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31(2):28—29.
[2]連福鑫,陳淑君.理想與現實:特殊教育學校個別化教育計劃實踐個案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 2015,(7):3—9.
(作者單位:北京市盲人學校,100097)
G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