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嘉興學院南湖學院 浙江嘉興 314001)
基于“CBL+PBL+TBL”的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堂教學研究
李 艷
(嘉興學院南湖學院 浙江嘉興 314001)
結合CBL、PBL、TBL三種教學法及《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的特點,本文嘗試在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CBL+PBL+TBL”綜合教學法應用于其課堂教學改革。在《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堂教學中,采用“CBL+PBL+TBL”全新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避其所短,優勢疊加,相互滲透,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切實達到教師提高課程教學水平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1.依賴多媒體課件,課堂上滿堂灌輸,課堂氣氛沉悶
當前,《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通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從小到大不但習慣于而且依賴于這種簡單的模式。隨著現代化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運用,《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的講解中已經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授課方式,但這也帶來依賴多媒體課件,教師照本宣科,課堂缺少靈活性,從而出現課堂上滿堂灌輸、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
2.教材內容枯燥無趣,缺乏綜合性的案例教材,
目前,我們并沒有一本綜合性的《跨國公司經營》的案例教材,現有的案例教材普遍局限于某些知識點案例,缺乏綜合性案例。有的教材在一些章節后附上了與本章有關的案例,但受篇幅所限,案例數量過少;有些案例已經非常陳舊,與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缺少緊密聯系,所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也不能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不深。
當前很多高校進行學分制改革,按照學分收費,總授課學時和各專業課時普遍被壓縮,《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的課時往往從原先的每周6課時減少到每周3 課時,對于其他經管類專業課程可能只有每周2課時。用更少的課時講授同樣的課程內容會加大教師壓力,因為很多學生并不進行課前預習,加上部分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僅靠聽老師在課堂時間講述,很難系統掌握重點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4.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理論脫離實際
現在的《跨國公司經營》課程教學仍然是以課堂學習為主,忽視對課外時間的有效利用,所有的教學活動幾乎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沒有將實習、課程實訓與行業企業實踐鍛煉以及頂崗實訓結合起來,貫穿于人才培養過程始終,更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大部分學校,基本上沒有組織教學參觀、實踐或社會調查等課外活動。
將“CBL+PBL+TBL”具體應用于《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主要表現為七程式:團隊組建、案例選擇、問題設計、團隊學習、問題討論、階段小結、成績評定。
1.團隊組建
在課程開始前,學生要組建團隊。團隊規模以4到6人為宜。結合目前學生特點及以往授課經驗,團隊組建宜采取“競爭組建”的方式,即先在班級競爭幾個小組組長,班級投票產生小組長,然后再由小組長選擇自己的組員。
2.案例選擇
每個學期初,老師要建立典型案例庫,并對案例庫進行不斷更新和篩選。所選案例必須真實、有代表性,緊跟社會熱點、難點,體現《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的基本原理,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某一概念、模式、章節或課程,選用有針對性的或綜合性的案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學中所要闡述的經濟學或管理學原理。
3.問題設計
在《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中,問題的設計必須要依據已有案例,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設置與之相適應的案例問題。同時問題要貼近學生生活,具有一定的難度系數,在網絡上、書本上找不到現成的答案,或設計的問題不止一種答案。
4.團隊學習
問題討論之前要將所選擇的問題、教學目的要求都要告知學生,讓學生通過教科書、圖書館、互聯網等多途徑進行課前學習,小組成員學習任務要各有側重點,還要規定最低的時間要求,圍繞問題進行準備。
5.問題討論
小組成員依據具體案例,結合團隊學習所做的準備,針對所提問題組織討論,暢所欲言,展開辯論。教師起啟發和引導作用,圍繞主題控制節奏,協調組間關系。
6.階段小結
當問題被團隊解決以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階段總結。評價的標準應當從背景資料準備、運用了什么理論與思想、邏輯性如何、表述是否清楚、是否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有否創新思想等方面總結。
7.成績評定
根據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表現對是否出勤、是否獲得新信息、表是否明確表達意見、是否反應敏銳、提出質疑、是否與他人配合協作并參與討論及主動提出方案及方案設計是否完善、有創意分別給予較差、合格、中等、良好和優秀的評級和對應的分數,同時給予以上幾項不同的權重,權重與分數相乘就是學生的總成績。
1.準備階段
成立課題組,落實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制定研究方案。查詢有關資料,全面搜集有關《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相關課程教學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針對教學過程中運到的問題和采用的教學方法做一個歸納整理。
2.實施階段
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啟動第一輪課堂教學改革試點,發現問題和典型,開展研究。定期開展觀摩課、公開課和論文、教學案例反思等課題研討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本課程的問卷調查,召開學生座談會,結合學生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正課堂內容與教學方法。
3.應用檢驗階段
通過觀摩課、公開課和論文、教學案例反思等課題研討活動并結合學生反饋意見進行階段性相關理論研究,尋找理論的類似支持觀點,聽取應用意見,同時,進行《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案例庫與試題庫的更新。
4.再實施階段
在這段時間可以通過外出調研等方式,借鑒其他院校《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的授課經驗。同時,結合在第一輪課堂教學改革基礎上的意見反饋,組織課題成員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5.總結階段
結合前期組織的各項試點活動,整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結論和撰寫研究報告,并到相關部門聽取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匯總研究成果,進行教學反思,以備以后繼續深入研究。
1.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提高《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由于《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的應用性質,以講授為主的“滿堂灌”或“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不適合本課程。本課程宜采用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啟發性的綜合教學模式進授課,組織案例分析及課堂討論(CBL),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TBL),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PBL)。由于每種教學方法各有優缺,為了達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效果,本課題在《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教學中采用“CBL+PBL+TBL”的綜合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針對具體案例,合理設置問題,加強小組討論環節的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合作性。在教與學的互動中,逐漸養成學生對本門課程的主動求知欲,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2.將“CBL+PBL+TBL”科學合理地應用于《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堂教學
“CBL+PBL+TBL”綜合教學法涉及到案例的篩選與分析、小組的劃分與討論、問題的設置與測評等難點,在《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堂教學中,細心組織課堂討論,在小組劃分時要根據小組成員的智力、性格、性別特點等對討論小組成員進行優化組合;精心策劃小組案例分析與演示活動,在程教學小組案例分析與演示教學過程中,選編中國跨國公司案例;認真指導學生“輔助教學”使學生由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從而誘發學生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并學會系統地歸納和分析問題。
3.彌補《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現有教材的缺陷
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來說,《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開課較晚,能夠借鑒使用的、規范、實用、科學、合理的案例教材比較缺乏。雖然基于該課程的應用性質,一些教材在一些章節的正文后面,附上了與本章節有關的案例,但是受篇幅所限,案例的數量過少,而且有的案例分析的不夠深入,難以滿足學生通過接收大量現實信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提高實際運用能力的需要,這就給《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的案例教學造成被動。而“CBL+PBL+TBL”綜合教學法關注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選擇的案例較新,也較有代表性,并且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已有的案例不斷進行篩選,提煉與更新,并對所選案例進行深入、系統地分析和適當引申,能夠有效彌補已有教材的不足。
[1]林建.《跨國公司管理》課程教學心得體會[J].金田,2014(1):418.
[2]駱靜.淺談《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改革[J].中國電子商務,2013(23):135.
[3]林莎.淺談跨國經營與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改革[J].群文天地,2012(21):201.
[4]李建軍,李琪,彭曉蓮.“跨國經營”課程考試改革研究[J].時代教育,2012(7):57.
[5]潘素昆.論案例教學法在《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紡織經濟,2009(2):108.
[6]何維達.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經濟師,2009(2):162.
[7]梁運文.論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與教學整合之路:參與式教學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46.
[8]戴孝悌."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08(24):33.
[9]古麗孜拉.談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J].科教文匯,2008(70):63.
[10]和文華.講授《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的一點體會[J].云南財經學院學報,200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