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黃石中心小學 江西贛州 342800)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陳志強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黃石中心小學 江西贛州 342800)
數學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增進對科學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自主探究性學習,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一種課堂學習模式,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全體參與探索發現、主動實踐、合作交流、自己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自主探究
如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時代。需要人們以一種積極地姿態,主動參與到社會的競爭與發展中,沒有參與意味著就沒有成功。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參與的精神和意識,具有較強適應社會的新型人才,成為了我們教師所關注的課題。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用于生活。這就意味著,我們所從事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必須從符合時代人才需求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及數學素養。因此,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是數學學習的必然需要。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學習過程中不但學會而且會學,無疑是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最高境界。下面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的情況下,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因而,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學生觀,確立服務意識。其次要熱愛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有所發展。把微笑帶進課堂,及時鼓勵學生,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評價,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比如:當學生因某一問題而展開激烈而較長時間的爭論時,我就耐心的傾聽學生的發言,等待學生的爭辯,從不打斷學生的爭論。選擇適當的時機,用商量的口吻對學生說:“想聽聽老師的意見嗎?”或者“老師也發表一點意見行嗎?”這些尊重性的語言,不僅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而且還給了孩子們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從而激活了課堂氛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呵護。
新課的引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關鍵。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我采用創設不同情境引入課題。課中我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情趣,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數學世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時,先復習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再讓他們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學生馬上會想到“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整除?!苯又乓龑W生自己舉例驗證,通過驗證,學生發現這一結論是錯誤的。由此引出不能按原來的經驗去找規律了,必須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此時揭示課題,使學生處于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主動探究強調學生是主體,強調學生要通過能動的創造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但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也不是不需要教師教,而是重視教師的“導”。課堂上我抓住時機,抓住關鍵,在學生的疑惑處﹑教材的精華處﹑深奧處等地方進行點撥,激發了學生主動學探究的積極性。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數的特征”一課,我問學生:“這些分數中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是為什么呢?”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屢屢碰壁。當學生思維出現“中斷”或“偏離”時。我不再讓學生漫無目的的爭論。而是啟發學生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看你能發現什么?一句話,使學生找到了思維的突破口,很快便找出了規律。課堂上,我適時適度的對學生進行點撥,能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實現自主學習。
1.優化“說”的過程,表達到位。
“動口”是學生思維提煉的重要過程。我們要啟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比較完整的敘述思考過程。我在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開口說話的訓練,說能加深理解,說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說能更好的培養和發展思維能力。教學中,我讓學生操作過程﹑說思考過程,說依據,說質疑,說獨立見解。總之,我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多說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說。例如:五年級教材安排了這樣一個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即由學生自行設計一個旅游方案,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它涉及了購票﹑住宿﹑乘車以及出行路線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是對學生綜合運用的一次考驗。教學時,我除了給學生提供各種費用的價目表,其他均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生通過看﹑想﹑議,最后正確完整的表述出,我設計的這個方案是什么?有哪些優勢?等??傊畬W生能夠有條理地敘述這一過程,不僅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而且有利于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
2.優化“看”的過程,觀察到位。
觀察是一種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直覺,是人們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數學觀察能力強的人,善于發現圖形的特點﹑數量關系的特征和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驚醒正確恰當的判斷,合乎邏輯的推理和準確迅速的運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對學生數學觀察能力的培養。例如:六年級,在學習《圓的周長》一課,我引導學生觀察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首先用電腦出示三個不同大小的圓,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結論,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那么,他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再讓學生動手操作,量一量直徑與周長的長度,并計算出它們的比值,接著,讓學生觀察這三組數據,你能發現什么?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討論,得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三倍多一些。最后,再利用電腦演示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此時,教師無需要更多的語言,便將不易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與學生面前,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設自主探究的情景氛圍,多給學生機會,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積極自主探究﹑樂于發現問題﹑樂于解決問題﹑最終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