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風燕
(海原縣第一小學 寧夏中衛 755200)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
馬風燕
(海原縣第一小學 寧夏中衛 755200)
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小學學科課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學科課堂教學作為信息技術的有效的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科課堂教學的一種嶄新的支撐,提高學與教的效率,改善學與教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朝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靠攏。
網絡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 教育信息化 教學整合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對各科教學的影響越來越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們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謂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小學學科課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學科課堂教學作為信息技術的有效的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科課堂教學的一種嶄新的支撐,提高學與教的效率,改善學與教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朝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靠攏。本人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進行了研究與實踐,現將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在實踐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探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途徑﹑方法。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由于漢字音﹑形脫節﹑字型多,結構復雜,類似性大,多音多義字不少,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識字教學軟件(課件),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軟件(課件)自由選擇學習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和漢字編碼,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說﹑讀﹑寫﹑打(打字)的訓練,突破重點﹑難點。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突出教學的重點。例如,在教學比較平翹舌的聲母“z-zh”的發音時,我們可以設計讓“zh”的“h”閃動或者變色,并提醒學生拼讀時注意翹舌,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鄂教版第三冊語文樂園(六)中“比一比,認一認”中的“太﹑犬﹑天﹑夫﹑夭﹑術﹑本﹑未﹑末﹑禾”我設計了動畫“﹑”和一個“一”。“這兩個小淘氣要蹦到哪里去呢?”學生們的興趣頓時提了起來,紛紛交流放到“大”和“木”不同的位置所變成的不同的字。啟發孩子們發現細微差別中的不同,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動的畫面給了孩子們視覺上的刺激,加深了印象。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在閱讀教學中,要完成教學目標,關鍵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參與學習過程。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主動感悟﹑搜集和分析相關的信息,對所學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再經過引導步入新的知識境界。使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形成發現問題——積極探究——追求創意的模式,促進學與教的優化。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詹天佑》一課時,為使學生領悟教學內容,感悟詹天佑的創新發明,我為學生播放了制作的動畫片,看著生動形象的“中間鑿進法”﹑“兩端鑿進法”和“人字形路線”的動畫,學生很快進入了一個學習狀態,孩子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在課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膽的嘗試。首先,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打草稿﹑寫文章,還是檢查語法,都能較為方便地在計算機上進行。同時,在使用電子媒體工具的寫作中,讓學生能夠使用符號﹑圖像﹑聲音乃至三維動畫等各種形式創作出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比如在科學﹑數學的寫作中插入專業符號,在藝術與科學的寫作中配上插圖等。在這種模式下寫作的學生,比使用傳統的寫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其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看情境講述或看情境寫話。利用多媒體軟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體的超文本結構,采用網上互評﹑互議﹑互改的方式,讓學生開展協作學習,提高鑒賞能力及寫作水平,同時,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實踐研究,推動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更新,構筑了新型的教學系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同時得到了一些體會:
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有機融合的過程中,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為學生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
通過整合,把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學生使用計算機獲取﹑處理信息就像使用鉛筆﹑橡皮那樣自然,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實驗中,采用“任務驅動”和“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有意識地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教學。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的機會,為學生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提供了舞臺。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課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特點,在網絡環境下,發揮多媒體及網絡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的優勢,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通過主動地建構知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協同作業的合作精神。如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語文信息資料的搜集﹑加工﹑處理或者利用計算機進行自主式閱讀與寫作。
總之,信息技術課程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實踐證明,恰當而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進行整合,能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變靜為動,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學生易于接受。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還將不斷去探索研究,使學生們在聲﹑形﹑色的教學環境中愉悅地獲取知識,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