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
(陜西省三原縣北城中學 陜西三原 713800)
探索高中生物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
王 珍
(陜西省三原縣北城中學 陜西三原 713800)
在新課程實施中,面對全新的實驗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設計教學方案與教學活動?怎樣才能達到新課程下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怎樣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實現教學功能的轉變等,是當前新課改下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在此簡述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幾個常見問題及策略,與同行共商榷。
高中生物教學 常見問題 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可謂切中時弊。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從教學現狀看,許多教師主觀上希望強調與學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對學生的基礎進行準確的把握總是流于形式,在課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問題情境,不能在課堂中組織起真正有效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就會比較膚淺,更談不上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師未能建立科學的教學觀和知識觀,把教學目標窄化為了知識的傳授和鞏固。
教師在組織探究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誤區:(1)探究點偏離;(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3)動手實驗=探究式學習。從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來看,較為突出的是前二個問題,教師常會因抓不準值得探究的問題而發生探究點的偏離;而探究教學出現程式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太過于追求一節課中各個探究步驟的完整,使探究過程在課堂中往往比較匆忙,學生像游客走馬觀花,未能收到應有的探究教學效果。
在許多生物的公開課和優質課評比中,常能看到教師組織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但從組織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組合作卻很少。反觀原因,主要是我們的一些教師觀念有誤,似乎為了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樣,由于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有效訓練,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加上合作學習內容的難易度較難把握等原因,導致許多合作學習活動顯得比較生硬而膚淺,成為了一種擺設,缺乏學生的有效參與。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學習活動。生物教材的課文系統與外界交流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二是與活動課程的聯系,包括社會﹑生活﹑電視﹑雜志等。教材應充分反映與生物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同時利用網絡教學,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以多媒體﹑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將把教師和學生引入全新的教與學的世界,學校不再有圍墻,課堂將變得更為活躍,依靠互聯網和遠程多媒體技術而建立的虛擬教室將使教學延伸到生物學課堂之外,它將擴大學生學習的世界,使學生有機會接觸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數據庫,他們將能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習者在網上共同參與﹑協同進行學習;他們將有機會在網上接觸各類教學的專家,與他們進行交談,及時獲得幫助。
新教材有許多讓學生用類似于生物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去處理信息,重在強調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將觀察﹑實驗﹑提出假設﹑探討假設﹑建立模型及驗證構成探究活動的支柱,強調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過程,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 教材中科學探究活動的類型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以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訓練學生的思維﹑實踐活動達到理解課堂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和能力的目的;其次在活動過程中,要重點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實驗的方法為例,如何選擇材料,如何設置對照,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可變因素),如何減少誤差,如何設置重復組,如何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等,都要精心設計相應的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和領悟。
探究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合作,教師必須精心組織。要有能切實負責的小組長,不同能力的成員合為一個小組,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在探究活動前,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探究教學成功的前提,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景。其基本思路是活生生的現象,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產生一種認知沖突,或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即可辦到。在作出假設和預期時,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不要憑空猜想。在制定計劃時。在材料選擇﹑實驗設計等方面要給予適當的提示,要做一個善于指導學生的時機和方法的教師。
首先,要加強學生對合作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加強學生對合作學習技能的訓練和合作交流習慣的養成,教師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通過訓練,使學生將在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合作形成一種默契,訓練時應堅持“由易而難,由意識到行為,循序漸進”的原則。
其次,要重視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形式,在人數上一般以4人~6人為宜,在組員的組成基本做到“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基礎上,既要保持一段時間的相對穩定,同時又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變換學習小組,使學生學會與不同個性的同學進行合作和交流。
最后,要重視班級規模不宜過大,同時考慮合適的教室桌位擺放要適于小組內的學生交流和討論,最好讓學生面對教室的側面相向而坐,這樣便于匯報和討論。所有這些都是搞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條件。
總之,生物新教材注重了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提高,對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獲得生物學知識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作為教師,應加強對新教材教學方法探索和嘗試,不斷總結經驗,多與同行交流,積極誘導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全面實施新課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盡我們教師的微薄之力。
[1]孟祥剛.基于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有效教學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3(3):60.
[2]趙恒霞.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