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重慶市墊江縣龍崗小學校 重慶墊江 408300
教師與法
劉 娜
重慶市墊江縣龍崗小學校 重慶墊江 408300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的責任重大,如果教師的師德修養不夠,甚至對法律也了解甚少,那還談何教書育人。
教師 責任 法律 育人
目前,絕大多數教師最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沒心思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沒心思去學習法律,更別說去教育學生了。知法﹑懂法﹑守法成了一句口號。這是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第一,學生的成績關系著教師的考核,從而影響職稱評聘,也就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二,學生的成績也是社會評價教師最有力的證據。家長最希望看到自家孩子學習成績優異,能夠考上好的學校,如果教師能提高孩子的成績,他們就覺得這是一位好教師。否則,他們就為認為這位教師教書不行,甚至覺得這位教師耽誤了自己的孩子。
第三,社會上對教師能力的評價也離不開他的教學成績。談論某位教師,大家都會討論這位教師教的學生成績怎么樣,如果他教的科目總是排在全年級的前面,大家都覺得這位教師有能力。否則,這位教師就沒能力。
第四,教師的道德修養﹑法律意識無法準確測量與考評。只與教師會不會被舉報﹑會不會做出過激的行為作為依據。這就導致了很多事情無法提前預防,只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后才被大家談論。
綜上所述,教師的身份﹑地位﹑利益等基本上都只與學生的成績有關。所以,絕大多數教師都一門心思的抓教學。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謀取名利。這讓教師的奉獻精神變得比較虛偽,這樣的形式不能讓教師這一職業得到應有的尊重。把教師比作蠟炬也漸漸有了諷刺的味道。
在學校,最主要的就是師生關系。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也是影響最大的人。作為教師,必須清楚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第一﹑教師與學生是公民之間的平等關系。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學校是人們的心靈相互接觸的世界。”他用這種詩一般的語言,十分確切地揭示了教師勞動的基本特征:它自始自終都是一種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地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這一基本特征決定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兩個公民之間的平等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和諧﹑民主的同志式合作關系。教師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才能順利完成教育教學和教書育人的艱巨任務。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是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然后是教育與被教育﹑管理與被管理﹑保護與被保護的關系。
第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管理﹑保護關系。《教師法》(第七條)規定“教師享有教育教學﹑從事教育科研﹑管理學生﹑獲取報酬待遇﹑民主管理和進修培訓等權利”,同時,也對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作出了明確規定(《教師法》第八條)。教師在行使法律上賦予的教育教學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相應義務時,帶有一定的“公務”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處于行政法律上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地位,學生則相應地“處于被管理者和被領導者”的地位,表現為帶有“行政”色彩,并為法律所確認。法律規定教師對學生有教育﹑管理﹑保護的職責,但是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看到自己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權利,看不到自己還有保護學生的責任。有些教師不僅不能主動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會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因此,法律規定,教師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正確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管理﹑保護關系應該是教師在管理中對學生實施教育,在管理中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一是保障學生享有權利,幫助學生履行義務。
第三,嚴格管理與尊重學生人格的關系。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對學生教育﹑管理和保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必然會產生許多矛盾。而師生之間矛盾的產生關鍵在教師,師生之間矛盾的解決,關鍵也在教師。因此,一旦師生之間發生矛盾,教師首先要檢討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侵害學生的民事權利。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復雜的﹑特殊的法律關系。為此,教師既要注意雙方法律上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又要注意雙方所處法律地位的差異性;既講民主平等,又講互尊互愛,與學生構建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
當前,每家每戶都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一大家人把所有的寄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就是一個家庭里面的中心,對孩子的嬌生慣養和毫無底線的寵愛讓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了是非觀念﹑也沒有了同情心……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肆無忌憚,到處惹是生非,出了問題就是老師沒教育好。
試問:教師有哪些教育的權利呢?很多人會說:那還用說嘛,反正就是不能體罰與變相體罰孩子。教育人士會說:要以說服教育為主。當然,不論是說服教育﹑懲戒﹑體罰與變相體罰只要沒人告狀,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就算是正當的說服教育,只要是出了問題,那么老師依然是有責任的,那就是說話沒注意語氣,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等等,理由總是很多,反正教師就是有責任的。
目前的形式對教師極為不利,教師不知道該用何種方式教育才是正確的。不能放手大膽的教育學生,教育不當出了問題自己無法承擔。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家孩子自家教育,教師不敢多說。
第一,教師的職稱評聘不能只與教學成績掛鉤,應于學生的品行及教師自身修養聯系起來。
第二,將教師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納入教師學習的必修課,提高教師自身修養。
第三,定期采取自評與不記名互評的方式鞭策自己,促進自己不斷反思﹑完善自己。
第四,法律法規納入每學期要統考的課程內容,讓教師以教促學,師生共同提高。
第五,明確教師的權力與義務,在對待學生問題上,讓教師有法可依,也受法律保護。
總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復雜的﹑特殊的法律關系。為此,教師既要注意雙方法律上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又要注意雙方所處法律地位的差異性;既講民主平等,又講互尊互愛,與學生構建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
[1]王小金.教師與學生的法律關系探討[J/OL].師道.教研 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