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
(寧夏青銅峽市第四中學)
針對“三個缺乏”實施“三個具備”
王賢
(寧夏青銅峽市第四中學)
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已有二十余年,時值唱響創新教學的課改之際,在自己探究高效課堂,實施我校“一標四段”模式的實際運用中,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深感在現實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確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告訴、輕探索的弊端,這種弊端的特征是:學生“唯書(教材)”“唯上”(教師的“理性霸權”)“他主學習”與模仿幾乎成為學生學習的全部,使得學生“入學時像個‘問號’,畢業時卻變成‘句號’。弊端的后果是:把教材當“教條”,學生求異、質疑的精神和創新的潛能受到扼殺,創新的“火花”被無情地撲滅。具體到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在三個“缺乏”:
1.缺乏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當前有的數學課堂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許多教師怕講解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或者理解得不透徹,反復講解重點知識,留給學生的動腦時間很少,學生就像一個旁觀者無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加之數學公式、習題較多,學生認為課程很枯燥,無法集中精神,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2.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
現在的初中數學課堂幾乎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很少用到教學輔助工具,其原因是部分學校缺少教學設備,無法用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另一部分是學校教師怕麻煩,覺得沒有必要而不愿意用;還有一部分教師不會使用教學設備,故而放棄使用。這樣的結果是方法單一、內容枯燥、氣氛沉悶、缺少生機、手段落后、效果滯后。
3.缺乏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一般而言,由于學科的原因,數學老師在與學生人文情懷的溝通上相比其他學科的老師要少一些,即便擔任班主任溝通的也以常規班級事務居多,缺少對學生身心健康、思想品格、人文情懷等方面的深層次交流。而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身心發展都很敏感,需要教師特別關注。因此,缺乏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上述三個“缺乏”,在今后的課堂改革中,我以為應該實施三個“具備”。
1.具備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
(1)增強教師創新意識
要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學習新理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教師創新教學的積極性,使教學方法更靈活、更實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前進,與此同時,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創建新的教學模式。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做好引路人的角色,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使用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營造課堂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使學生在課堂上多與教師互動,與教師一起實現教學創新。
2.具備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幫助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如,教師講應用題時可以設置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答問題,將數學知識與現實情境相結合,增加數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通過推理、實踐等方式解決新問題。如,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公式、定理分析問題,對所提問題進行論證,最終解決問題。這種方法重視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對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學習方式的掌握、學習方法的積累都有積極作用,有助于學生形成創新意識。
(3)合作式教學
合作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積累等情況將班內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的教學活動。如,以小組改錯、小組競賽等形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教師要隨時對學生進行調控,多角度、寬范圍地引導學生積極、有序發言,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評價,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開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全面地掌握學習技能。
3.具備先進的教學設施和豐厚的資源運用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將課本、習題、學習資源等組合在一起,用非常直觀、有趣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對于學生學習數學非常有幫助。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體設備、課件以及其他網絡資源,這樣,不僅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減少學生學習難度,還可以增強學生喜愛數學的程度,增強教師上課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多少年來自己身陷“三個缺乏”的苦悶,也深感“三個具備”對解決當前問題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對當前課堂教學中樹立不斷創新、矢志改革的理念,增強教師發揮主體、體現主導功用的信念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