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才
(重慶大學城第三中學校)
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幾點想法
李康才
(重慶大學城第三中學校)
新課改的實施,使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多的改變。但課堂教學,依然是日常教學的主要載體。故,課堂也是讓教師授業、學生學習知識、開發想象力的重要的教育平臺。如何讓課堂效果更好,創建高效率效果的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眾多一線教師、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問題。高效課堂指的是具有較高的教學效率和效果的課堂,是能夠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并取得較高的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自主意識上“愛上”物理。結合教學實踐,關于物理教學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談幾點想法,以供同行借鑒、學習,共同進步。
物理高效課堂;課程標準;師生互動;引導功能
備課是也是一個比較有“學問”的過程。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要“教什么”“知識點是什么”“怎樣引導學生”“學生能學到什么”等一系列的問題,都要在備課的時候,想好,安排好計劃。舉例,在“牛頓第一定律”備課時,要破除以前亞里士多德的觀念: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因為在平時物體之間有摩擦阻力,一個物體如果不用力推動或拉動另一個物體,滑行的物體滑行一段肯定會停下來。所以,學生的慣性思維就是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要讓學生把這種認識糾正過來,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就要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可能,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備課的時候,不僅包涵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也包含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方式和具體的實施技巧與方法;對教師理論素養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
高效課堂要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本人認為,要讓學生發揮主動性,通過小組討論、互相評價、互相幫助的方式,是比較不錯的一種方式。而物理知識,特別是現行教材中的物理知識,都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得比較緊密。這樣在學生分組后,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現象來討論,并被評價,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自我感覺是他們從生活中發現的物理知識點。雖然初中生在如何與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與互動方面還存在一定難度,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卻不能忽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教材的設置,本身與現實生活結合得比較緊密。因此,在物理課堂上,我們要多設置一些對學生來說力所能及、有意思、有探討價值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課內外的資料,針對知識點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見解。讓學生自己的思維在物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例如,我以前用三棱鏡做光的散色實驗的時候,問學生為何太陽光會變成彩色的光呢?讓學生從感官上看到“七彩光”,還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空間。這個問題讓學生的興趣很高,課后把我圍了起來,問東問西的。通過這次的問題設置,我以后經常讓學生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制作一次科技小報,讓他們在生活中搜尋有關物理知識的信息,以及提供一些實驗的小思路,然后大家再討論。通過長時間的摸索,感覺到學生在現實中找到有關知識點的信息以后,我們用實驗、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在上課時活躍程度的提高,同時對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就必須在課堂上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與老師交“朋友”。具體的方式,就是師生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過程,就是思想的碰撞過程、就是心與心的交流過程、就是師生感情交融的過程。但作為教師,在互動中更容易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以適當的方式給予糾正、補充;學生也通過互動,對自己的知識進行完善。這樣課堂才會活力四射,教學的效果才會節節升高。
師生間的互動能否按預想中的實現,關鍵點在于,教師的講解是否讓學生喜歡,注意聽。自認為,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僅上述幾點,還是有些不足。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講課、說話要是言辭懇切,興致勃勃,神采飛揚的話,教師的形象以及狀態本身就可以產生一種誘惑力,從而帶動學生,讓學生也興奮起來,使課堂氣氛充滿生機活力。當然,如果教師的身體語言要是豐富的話,效果會更好一點。譬如,講課時的表情、手勢、動作等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私下經常聽到學生議論:某某老師上課真風趣,特別幽默……從而感到,一位知識豐富、語言風趣幽默、姿態優雅的教師,會讓學生喜歡,并喜歡上這門課程。
綜上所述,構建初中物理的“高效課堂”應以學生的發展、思維的培養為根本,為學生創造主動思索問題的環境,在課堂上與學生良性互動,努力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并針對學生反映的問題及時糾正。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合理引導。堅信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下,我們設定的教學目標會很愉快地完成,學生也會很愉悅地接受知識,最終達到提升物理教學效率的目標。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