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純子
(南京市六合區棠城學校)
音樂活動、樂器和卡農三位一體創高效課堂
吳金純子
(南京市六合區棠城學校)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倡導要打造高效課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應該充滿生命力。把機會和創造還給學生,學生就能在快樂中舞蹈;把愛給學生,讓學生去感受愛,以情帶聲,讓學生在音樂中更富有音樂的靈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演力。本文筆者談一談對中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探索。
在上欣賞課時我始終將自己定位在一個引導者而非主導者,巧妙借助幾次游戲,引領學生主動融入音樂,認識和感知音樂的特點,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通過“聽聽猜猜”的音樂游戲,創設聽辨為主、感受為輔的情境,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是聽覺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強調學生的聆聽體驗。如果說聆聽是學習音樂最初的方式,那么反復聆聽就是感受音樂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首先,這種聆聽感受的重復,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有目的地、有步驟地、有層次地引導學生反復聆聽。其次,聆聽應該建立在不同的感受和體驗上。同時聆聽者也要注意將這類感受通過師生對話,表達對聆聽音樂的感受;也可以通過畫旋律線條,直觀地呈現音樂旋律流動的走向,方式有很多。
音樂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當好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把重教轉變為學生重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當導演、教練,學生要當演員、運動員,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方法后,主動參與、主動練習、主動學習。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要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創造的天地、表現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問,自己學習新的知識。只有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的主動性、自學性、積極性才會更高,創新意識才能更強,才能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
每次當老師示范吹奏豎笛的時候,班上都會異常的安靜。每一次的演奏,學生都認真練習準備,將音樂的風格和情感盡可能地表現出來。在音樂課中讓器樂貫穿于歌唱教學、欣賞教學、實踐創作教學中。在歌唱教學中,我們用豎笛為歌曲伴奏,主要用單音伴奏,讓學生熟悉了指法,歌曲的學唱在樂器學習的基礎上,更有助于把握歌曲的音準和節奏。增進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把握歌曲的情感。歌聲乃是人之情也,以情帶聲是學習的重要方面,我們在音樂課上要注意引導學生,給他們創設思維的空間,讓他們去用心體會作品的意境,體會歌曲的意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
在掌握單音的基礎上,學生用和聲為歌曲伴奏,將器樂分為兩個聲部,每個聲部的節奏簡單,主要強調和聲效果和對歌曲演唱音響的豐富。在欣賞教學當中,主要用豎笛演奏一些音樂的主題,讓學生加深對音樂主題的記憶和理解。在實踐創作教學中,主要是發揮豎笛在音樂創作中的作用,不僅可以創作旋律,還可以創作節奏型作為和聲伴奏,這樣全班學生都能參加音樂實踐和創作,讓學生學到課堂樂器演奏,更好地為音樂服務,提高音樂課學習效率,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
最新蘇少版音樂教材中,合唱歌曲的比重明顯增大,卡農教學也成為音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中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怎么正確地引導學生學好卡農教學的問題,成為上好一節高效音樂課的核心。
注意訓練學生唱歌的反應靈敏度,即眼識譜(眼快于口),手劃拍(統一速度)、耳校音(注意每一聲部的曲調)、口輕唱(包括良好的發聲),并且要求學生做到音準、節奏的準確以及各聲部音量的均衡,不斷地培養學生靈敏的反應辨別能力和對音樂敏銳的感知能力。在日常的班級卡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地加入打擊樂或者簡單的聲勢律動,或加入簡單的輔助性的動作,會對卡農歌曲的學習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根據歌曲的內容改編一些簡單的多聲部音效組合、聲勢組合或小組不同人物的合作也會對合唱教學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在教唱二聲部的卡農時,由于學生還不能夠很準確地掌握音準和音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困難,而樂器這個學具卻能引導學生把握好音準和音程。如,教學《念故鄉》二聲部歌曲時,先讓學生分聲部演奏旋律,互相聆聽,接著合奏,然后要求他們把合奏時的音準和音程感覺轉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過程中,每個聲部指定幾名同學伴奏,輪流交替進行。通過這樣有步驟地過渡,合唱的音準問題大多比較好地得到了解決。
總之,要想把中學生的卡農教學繼續深入,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思想和較強的業務能力。音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技能,這樣才不會在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出現錯誤,貽笑大方。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