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興軍(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興隆初級中學)
我對作文教學的一點感悟
滕興軍
(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興隆初級中學)
在農村初中語文的學習中,學生最怕面對的就是作文,學生經常哀嘆不知怎樣寫才能拿到較高的作文分。學生在寫作中通常慣用我們常說的作文三招:一拼湊、二套寫、三摘抄。“拼湊”就是指學生喜用名言警句搞語言的堆砌,一邊想一邊湊材料,內容和質量無關緊要。“套寫”就是指在寫作中將作文格式化,按照固有的結構模式環環相扣。“摘抄”就是學生在考試之前苦背苦記優秀范文,考場上搬出來也能屢屢中標,致使作文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提高。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個不利局面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感悟。
首先,教師要領悟素質教育的宗旨,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素質教育中提倡的“以人為本”不能成為一句口頭禪,教學時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中。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主要課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則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我們不能將這些觀念淡忘進而摒棄素質教育,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不能一味地只想拿高分,而忽視對學生人格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其次,在寫作的思想內容和選材上,教師不要給學生太多的規定。教師千萬不能引導學生在寫作前就給作文定好格調,讓學生用一些切合主題的材料來提高作文的精神含量,而應鼓勵學生抒發自己心靈的真情,暢談個性化的人生感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教會學生以平常的心態去看待平凡的生活,既要看到生活的美好,又要看到生活的丑陋,不能僅憑自己單純的好惡情感來書寫生活。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不要談那些空洞陳舊的“大我”意識,要努力學會表現思想內容上的“自我”。這樣才能彰顯出學生的真實情感,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再者,在寫作的文體上,教師不要給學生設置太多的條條框框加以束縛,要鼓勵學生學會在作文中嘗試著進行創新。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走出思維的定式,而且要突破寫作文體的模式,諸如常用議論文,就不要按固定的“三段論”方式進行寫作,教育學生不盲目跟從固有格式,勇于打破常規,敢于創新。同一作文題目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便可以用記敘文、說明文、散文等來書寫,學生只要靈活應用各種文體,就可以從不同的思維角度輕松自如地將自己內心創作激情釋放出來,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編輯 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