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穎
(遼寧省鞍山市育才學校)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藝術性
喬穎
(遼寧省鞍山市育才學校)
要想使課堂教學最優化,達到藝術性效果,教師就要善于設置疑問:善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提問面不但要廣,而且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課堂教學中的各環節或各活動間的過渡要自然有效,要充分考慮各環節中知識、情感的銜接,要使整節課堂給人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的氣勢,就一定能夠達到課堂教學的藝術性。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藝術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定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綜合能力又分四個方面: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總體來說,英語的教學目標,特別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傳授,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培養,而且要通過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引導,同時要為學生塑造完整的人格服務。
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一個主要環節就是復習。它不僅僅是對舊知識的復習,而且應看成教師與學生情感交融、新知識導入的前期鋪墊,教師完美進入教學狀態以及學生快速融入英語學習的最佳時期。在復習環節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分析: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情緒狀態,分析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為本節課進行的前期備課內容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是否要進行調整、進行預測和分析。因此,教師在選擇復習內容、復習手段上都要綜合考慮,不能僅僅著眼于前節課的教學內容,而應同時考慮與新知識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及上節課的課后任務。教學手段上也不能單一地用聽寫、背誦、教師講解的機械模式,可以采取啟發式提問、學生表演、作業報告、調查總結的形式進行。
教師一般將新的單詞、新的句型、新的英語表達法在導入環節中進行呈現,但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知識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基本規律,同時要將所要學習的重要知識都盡可能呈現。在呈現過程中,可以由在學生生活中容易運用的語言知識入手,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師生間的有效互動,體現語言的生活化;再通過多媒體、簡筆畫等直觀的教學手段,運用鼓勵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詞匯、句型結構的基本含義,培養學生猜測詞義、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能力,也為學生在中考閱讀中含3%生詞量的實際做好能力準備。英語是語言教學,僅僅靠學生的理解是不能夠達到運用語言目的的。學生在理解新知識的基礎上,一定要達到口語的準確、熟練。這就要求在導入環節中,教師進行適時、適當的領讀,學生進行合理的朗讀也是有必要的。在領讀中可采取全體跟讀、小組跟讀、個體跟讀的漸進模式進行;學生的朗讀可采取由全體到個體的人數逐減的方式進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跟讀與朗讀的活動之中,注重教學對象的全體性與個體性的差異,力爭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
在新的英語課堂教學理念下,積極倡導任務型教學方法為主的多元化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的任務型活動不但要鞏固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語言材料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培養、對學生情感態度給予激發,且使之得以升華。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考慮英語的學習規律,不但要遵循對學生知識能力培養的聽、說、讀、寫漸進的規律,而且活動的形式力求達到目標的最優化。
在課堂教學的基本設計中,可采取聽力練習、師生對話示范、生生對話練習、調查總結匯報、教學升華等不同活動形式進行。在活動開展的難易程度上,一定要考慮難易結合,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活動去開展。基礎語言的應用上,要盡可能做到涵蓋所有所學的語言知識,且有一定的信息差,即只有學生通過適當的思考、分析才能完成任務活動,以便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愉悅。同時課堂活動也要盡可能使學生有獨立思維,協同合作完成任務的機會,以便培養學生不同的學習策略。
家庭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同時是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與拓展。教師除了布置精心挑選的操練型筆頭作業以外,還應該考慮靈活多樣的思考型、協作型作業。如將課堂教學中的調查延伸于課外,延伸于家庭,甚至延伸于社會;也可以將課堂教學中未進行的寫作練習置于課外。家庭作業的布置,同樣要立足于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競爭、增強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能僅僅使用“Good!”“You are right.”“You arewrong.”這些簡單的、單一的評價語言,而應因學生的不同特點,給予不同的評價,教師要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正激勵性評價和負激勵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整合。評價要力求客觀合理,同時要以教學目標為評價目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塑造個性化與全面發展相結合的人才觀理念,才能取得評價的真正效果。
余銳光.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芻議[J].未來英才,20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