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雪容
(河源市東源縣義合中心小學 廣東東源 517500)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
繆雪容
(河源市東源縣義合中心小學 廣東東源 517500)
數學知識是源于生活的,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其實也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在生活當中必須加強生活情境的運用,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通過生活化的各種情境激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筆者在下文當中,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生活情境的運用,旨在找到數學課程內容與生活的契合點,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小學 數學 生活情境
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公式、定理的學習非常枯燥,再加上傳統教學當中較為單一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其教學多是用于傳授知識。課堂上教師講授數學知識,學生在聆聽并進行記錄,這種傳統教學方法憶經無法充分地調動起小學生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普遍偏低。生活情境教學,可以使枯燥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模式逐步向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轉變,使小學數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
生活情境,指的是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使小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將數學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特點充分地體現出來的教學方法。通過此方法,能夠有效地激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實際生活,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當中所遇到的有關問題。通過生活情境教學的應用,能夠逐步培養小學生具備敢于創新和探索的科學精神,給小學生終身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生活情境教學的應用,根本目的在于讓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的日常生活有效地聯系到一起,使學生學會在生活當中尋找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在生活當中發現潛藏的數學問題并去感悟數學知識。教學當中,教師要如何將生活情境運用好,筆者在下文作了具體的探討。[2]
1.知識導入時生活情境的運用。在教學當中,每一部分新知識的導入就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日常的生活當中,有著大量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情境。小學生比較熟悉的一些生活經驗,能夠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充分地激發出來,增加課堂活動的新鮮感與親切感,逐步轉變小學生認為數學知識枯燥乏味的錯誤理念。例如:平均分相關知識的講授時,筆者準備了8個蘋果,然后叫兩個學生到講臺來,讓第一個學生拿6個,再讓第二個學生拿剩下的2個,這樣分配蘋果學生覺得一個人6個,一個人2個,一個多一個少,這是不公平的。然后筆者在第一個同學那里拿了1個蘋果給第二學生,學生仍然認為是不公平的,兩個學生的蘋果還是一多一少。筆者又拿了第一個學生的1個蘋果給第二個學生,這時學生都認為已經公平了,每個學生分到的蘋果是相同的,然后筆者將平均分這一新課知識導入。課堂教學最后,筆者把洗好的蘋果分給學生吃,也涉及到每人必須要分到一份的平均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學之初運用生活情境可有趣的將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融合到一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后運用此方法,還可以使學生形成直觀的感受,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
2.例題講解時加強運用生活情境。為了使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和形象,教學當中的例題講解,教師也可以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可感受并體驗到數學知識給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樂趣,體會到數學知識是和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新知識時,教師要善于把生活情境運用于舉例說明的數學問題當中,例如:人民幣的認識相關知識的學習當中,筆者將學們們分成若干個小組并進行購物活動的角色扮演,來學習和認識人民幣。小組內的學生可輪流扮演商店的售貨員,其他同學則是去商店購物的顧客。由于當前小學生經常和父母去超市、商店買東西,通過對這種購物模式的模擬,使學生可以充分地體驗到自己買東西的樂趣,并將元角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地掌握,掌握人民幣的價值與實際的應用,激發出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在課堂上運用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可以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意識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3]
3.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充分運用生活情境。古話常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說法,將此觀點運用于小學數學當中,便是教授學生數學知識,不如教會他們學習的具體方法。教師在教數學知識時,必須注重學生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才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此,數學教師在教學當中,對生活情境教學進行恰當的運用,可以促進小學生從現實生活當中獲取到更多的數學信息,在生活當中體驗數學課程當中的各種問題,這不僅僅是對學生興趣進行激發的主要途徑,還是訓練小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思維的一種重要的手段。例如:小學生在課間經常會玩一些跳繩、踢鍵子的小游戲,他們會對玩游戲的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要分幾個人,這都是學校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數學問題。學生面對上述問題時,也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將其輕松地解決。但在檢查學生作業和批改試卷時,筆者卻發現生活當中能將這些問題順利解決的同學卻并未將與之相關的應用題解答好,經常出現錯誤。此類問題與數學課程當中的除法余數關系密切,之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錯誤,關鍵在于學生將數學課程視為了一門單獨性的學科,將數學作業作為教學任務來學習,對于數學的本質定位并未充分地理解,出現這種問題更關鍵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夠活躍。對于此類的問題,教師可在教學中讓學生做一些小游戲,并進行分組,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才能充分地掌握相關知識的運用。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是源于生活的,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其實也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在生活當中必須加強生活情境的運用,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通過生活化的各種情境激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在知識導入環節、例題講解環節以及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時加強生活情境的運用,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并通過生活當中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更快地掌握數學知識,有效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1]劉景標. 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104-105.
[2]張葉平. 淺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13,29:105+94.
[3]李福娟.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及其實現途徑[J]. 學周刊,2015,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