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強(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
?
有效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開展
李光強
(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
摘要:有效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法,有效教學是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對初中歷史教學實施有效教學的方法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初中歷史;有效教學;開展
成語、詩詞以及典故等都是古人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總結的寶貴財富,而且其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用成語、詩詞以及典故,既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又能使抽象的歷史事件形象化,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在向學生介紹“封建社會的皇權專制”時,可以引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苛政猛于虎也”等俗語,通過這些俗語學生對封建社會有了清晰的認識,在對學生講解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件時,老師可以借用唐朝張碣的名言“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使學生明白此事件給人們文化帶來的損害;在對學生講解古時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傷害時可以通過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等詩句向學生描述戰爭的慘狀。
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會給學生積極的學習感覺,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可以使學生情緒高昂、以最佳的狀態進行學習。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尊重歷史,但也要允許學生質疑,對老師所講的教材內容提出疑問,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對歷史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老師在向學生進行《中古歐洲社會》這節內容的教學時,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解“丕平獻士”的故事作為引言,來開始教學。聽完這個故事后,學生對西歐封建社會有了初步了解,就會明白在當時羅馬教皇擁有最高的權利。有的學生身處當今的社會主義社會便對封建時期,皇帝為什么會有那么高的權利產生了疑問?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就會對中西歷史背景進行對比思考,從而對中西歷史了解得更為透徹。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解決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教學中去。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要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因為初中歷史教材中的許多歷史事件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閱讀的作用,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才能使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得以提高,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馮東生.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教師,2007(11).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