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志謀
(湖北省嘉魚縣陸溪鎮中心小學 湖北嘉魚 437206)
淺析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
漆志謀
(湖北省嘉魚縣陸溪鎮中心小學 湖北嘉魚 437206)
眾所周知,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的生命是質量,提高質量的關鍵是課堂,課堂的焦點是教學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我認為,語文課應該扎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朗讀訓練,實現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提高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有效性
目前,有效教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難點,對于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育教學者們在不斷的探討研究。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來展開研究。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方法以供參考。
1.針對不同年段學生語言學習的實際需要進行訓練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教材是學生學習遣詞造句的例子、也是學習布局謀篇的例子,里面有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供學生學習運用。教師在備課時就是要善于了解學生語言的不足之處,從課文中尋找適當的“例子”,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語言運用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通過學習和運用,有效地加以克服,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2.圍繞訓練目標,選準訓練點
所謂訓練點,就是根據訓練目標結合課文實際內容,通過精心選擇所確定的訓練內容。訓練目標是訓練點的出發點和歸宿,訓練點則是落實訓練目標的材料和載體。目標必須通過點的訓練來實現。但教材是教學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完整的課文形式提供給我們的。在課堂內,我們沒有必要教學生學習課文中的所有知識,必須根據既定的目標,精心選擇幾個重點的詞、句、段作為學生訓練用的“例子”。如教學《她是我的朋友》時,就可以抓住“迫在眉睫”這個詞語讓學生體會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和阮恒獻血時的矛盾心理,還有輸血過程中抓住描寫阮恒動作、表情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訓練時,可先讀文,體會當時小女孩受傷的程度,用書中的話說,如果不及時搶救就會有生命危險。師問:這種緊張危急的氣氛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生回答:迫在眉睫。這時,老師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迫在眉睫”進行說話訓練。在學習輸血過程這部分內容時,不僅要抓住阮恒的動作表情,而且要引導學生想象:為什么他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為什么他在醫生的安慰中停止了哭泣,醫生可能說了什么?最后,還可以抓住課文題目,用換題目的方法體會“她是我的朋友”這個題目好在哪里?使學生對阮恒寧可死去也要救朋友的可貴品質更加感動,從中也明白了應該怎樣對待朋友。
3.根據課文的寫法,選擇寫的訓練
語文教學的三個層次是感悟、積累、運用。為了完成讀寫遷移的目標,可以進行寫的訓練——可以仿寫、縮寫、續寫,還可以寫劇本等等。目的是幫助學生對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嘗試獨立運用。因此,這一訓練應該在閱讀理解完成之后,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新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靈活地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材料。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總分總的構段方式,按照地點轉移的順序,讓學生寫導游詞,或者描寫一處景物。學了《窮人》可以讓學生續寫。也就是說,很多課文在寫作方法上有很明顯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時就可以把這些特點作為訓練點,對學生進行寫的訓練。
朗讀是語言訓練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應該在課堂上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讀的訓練,讓他們在讀書聲中培養語感,吸取課文中豐富的營養,在熟讀中加深記憶,形成積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創設氛圍,進入情境
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協調是以情感為紐帶的,教師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積極性和創造性也能得到充分發揮。在教學中,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生在課堂上就不能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整個課堂就沒有生氣。因此,教師應需要調動自身情緒,營造一種與課文內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感氛圍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不知不覺進入到課文角色之中。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比如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時,為了讓學生讀好大副指揮船員和旅客脫險的對話,我們可以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體會到那種緊張危急的場面。還可以采用配樂朗讀,選擇與課文感情相吻合的音樂,喚起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和節奏下進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讀出感覺來。
2.給足“讀”的時間
葉圣陶說過:“語文課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給學生幫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苯處煈撛谏险n前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朗讀課文,使其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時,要避免過多、過細的問題,多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從而達到真正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我們很多老師在上第一課時的時候,都會讓學生初讀課文,如果時間過短,學生在沒有讀懂課文的情況下,當然也就無法理解課文,更談不上讀好課文。
3.擴大“讀”的面
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讀的方式的多樣化。教師還要采用默讀、輕讀和集體朗讀的形式,來擴大讀的面。在很多講讀課文中可采取“默讀勾畫——輕讀品味——議論表達——朗讀反饋”的方法。在這四個教學環節中,讀占了三個。默讀后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方面寫的?讓學生在文中勾畫出來。接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細讀,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然后讓學生談談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最后再次朗讀,加深對課文理解的程度。
4.提高“讀”的質量
讀得再多,如果質量不好,也難以真正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在教學中,第一要求學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用“心”去讀;第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做到每讀一段,每讀一篇都要有目的;第三要選好讀的重點,一篇課文不能平均使用時間,必須選擇有助于進行詞句訓練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題的、有利于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內容作為重點來讀。
總之,還課堂以朗朗讀書聲,讓學生在朗朗書聲中借助課文與作者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在朗讀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情感得以釋放,心靈得以凈化,人格得以完善;讓語言文字的訓練融入我們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從而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