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嬌
(惠州市聯和小學 廣東惠州 516007)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林春嬌
(惠州市聯和小學 廣東惠州 516007)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的重要途徑,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閱讀教學階段,老師要發揮自身的教學素養,不斷讓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語文文字的奧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和學生交流,尊重學生的思想,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思路,指明方向。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不斷體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喜歡上語文,主動學習語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閱讀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理解能力,還能有效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進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卻不盡如人意。實際語文閱讀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手段及復雜的文本剖析,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語言能力得不到相應提高。為此,創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手段、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成了一種必然。
1.教學方式單一
在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在不同類型的閱讀中,老師缺乏創新和特色,所有的閱讀教學都是千篇一律,長此以往,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熱情大打折扣。單一的教學方式,使我們本該豐富多彩的閱讀教學變成了枯燥乏味的課堂聽講。除此之外,老師為了節省時間,經常以自己為中心,從頭講到尾,而學生的參與性少之又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和思維方式。
2.教學缺乏感染力
語文本身就帶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這是其他外國文化所不能比擬的。例如,一首情深意長的古詩,翻譯成外語之后,其中那千回百轉的意境將蕩然無存。這本是我們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勢,然而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缺乏感染力,導致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當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用優美的語言,巧妙地構思將整篇閱讀講述出來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將會被極大的調動起來。
3.教學缺乏針對性
小學各個年級學生的年齡不同,導致各個年級學生在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方面都有差距,而我們的老師在閱讀教學方面缺乏針對性,基本的教學模式都大致相同。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中,是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的,每兩個年級為一個階段,但大多數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都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這一點。讓一個二年級的學生按照五年級的要求來理解一篇閱讀,當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此也極大的削弱了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須要從備課環節做起。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之前,需要對所要講述的閱讀文章進行深入的鉆研,全方面理解并掌握好文章的內涵,為充分的備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備課的過程當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理清教學的思路,選取準確的教學切入點,并且要圍繞閱讀教材中的中心思想,從整體上對文章進行把握,使學生在文章閱讀之時能夠保持正確的閱讀思路,使語文閱讀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2.創設情景,激發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情感
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那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觀思想會影響到學生的情感。所以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讓他們體會到閱讀的魅力,教師也要保持樂觀心態,給學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教師要創造一個舒適、溫暖、和諧的閱讀氛圍。比如可以在教室里設立“讀書角”供孩子們交流,在班級里進行“讀書之星”的評比激勵活動等等。第二,在課余生活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籍。第三,讓學生在閱讀文章后積極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每個人都想表達自己的思想,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情感,對他們的閱讀能力給予極大的肯定。
3.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由于小學生本身生理以及心理發育的特征,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些特征,逐漸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順應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到教材當中,積極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計算機等,為學生展示與閱讀文章相契合的文字、視頻或者圖片等,使學生能夠進行直觀的感受,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
4.做好課外的延伸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除了要注重課上的教學之外,還應當做好課外知識的延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好文章的寫作以及表達方法,并且使得這些方法逐漸轉變成為自身所具備的能力,以便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學生在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很難得到有效的鍛煉,而且所學的知識也很難得到有效的鞏固,致使小學語文閱讀知識難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之外,還需要對課外時間做好延伸利用,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出若干個課下思考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吸收課堂所學知識,也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5.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而要改變小學語文閱讀的單一的教學方式,首先,老師應該從自己做起,對要進行講解的內容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對不同類型的閱讀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其次,應該改變固有的課堂方式,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有一位老師在講解《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的時候,先讓同學們思考烏鴉是如何喝到水的,然后再分組將自己的想法進行表演,看哪一組的想法可行。當學生的表演結束時,再對課文進行講解,并與學生們想到的方法進行對比。結果,這堂課的閱讀教學非常成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想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做好課外的延伸,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掌握好語文閱讀的知識,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1]呂月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6,21:105-106.
[2]陶微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62:34.
[3]李姍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長江叢刊,2016,21:126.
[4]劉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淺析[J].同行,2016,1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