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石家莊 050000)
高職高專鋼琴教學與德育的有機結合
張 靜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石家莊 050000)
柏拉圖曾說:“在教育中我們一向對于身體用體育,對于心靈用音樂。”顯然這句話的關鍵之處強調了,音樂對人們心靈的凈化和對人們靈魂的塑造作用。作為現代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鋼琴教育在對學生思想品德、等方面有顯著作用,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可以引導和發展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道德觀等。在鋼琴教育中發展德育,這是要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的人才,也是為社會培養了優秀的音樂工作者。[1]
鋼琴不僅僅是彈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需要老師教授一些理論知識,剖析作品的內涵,通過對內容的講解和范奏,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的語言美和形式美,并且能很好地掌握其基本能力,將德育自然而然的貫穿到整個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去。
在高職高專都已經開設了專門的鋼琴教育課程,為了培養專門的鋼琴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也進一步探索了鋼琴教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注重學生耐心、自制、毅力、專心、專注等方面的培養。鋼琴教育在這些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鋼琴演奏水平高的人具有非常高的音樂敏感性,能非常準確地分辨出音樂演奏過程中存在的極細小的差別。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拓展學生的演奏技能,而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其成長成才中發揮的作用。[2]
第一,教師要把識譜讀譜作為一項長期的訓練,并在訓練中逐步培養學生做事認真、嚴謹的態度。學生在剛接觸鋼琴時,首先要做的第一門功課就是識譜。學生在進行基礎訓練時,必須嚴格按照琴譜上的音符進行演奏,不能脫離琴譜隨意發揮。學生能否迅速而規范的識譜,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效率及演奏作品的效果。比如:學生在以鋼琴曲《牧童短笛》進行彈奏訓練時,會發現第一樂段與第三樂段基本相似,但又有很大不同,第三樂段的音符比較密集,是第一樂段基礎上的變奏。如果學生馬馬虎虎的彈奏過去,沒有注意到細節問題,因而彈錯了音符,這是對于初學鋼琴的學生來說在進行基礎訓練時堅決不能犯的錯誤。
再以鋼琴曲《牧民歌唱毛主席》為例,這篇琴譜上有多處強弱記號,表現出的是馬蹄聲由遠及近、速度快慢,表達的是人們在歡欣鼓舞之后,慢慢隨著夜幕降臨漸漸安靜下來的氛圍。那些強弱符號不是簡單畫上去的,而是具有豐富內涵的。如果學生掌握不了這些強弱符號所表達的意思,只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彈奏,是根本表達不出來琴譜所隱含的感情的,而且也失去了音樂的美感。所以強化基本功是鋼琴教育的基礎。
第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對每一個技術難點的攻關,有助于培養自身的耐力和毅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技術難點,只有把技術難點克服了,才能彈奏出完整的鋼琴作品。對于難點的克服,既需要學生的技巧和方法,更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遇到難點時不想著去克服而輕易放棄,是沒有辦法學好琴的。對于鋼琴初學者來說,基礎是很薄弱的,但是學校要求在兩年半時間內達到鋼琴六級以上水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三,鋼琴的練習規律由慢到快,學生不可急躁,在這個過程中來培養他們循序漸進的學習作風。對于剛接觸到鋼琴的學生來說,應該以慢練為基礎,慢練可以使學生掌握每個音符的輕重力度,為以后的快練打下基礎。對于練琴,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慢到快的這個過程,循序漸進,切忌急于求成。通過慢練,掌握手指的不同力度。這樣彈出來的樂曲就不會空洞乏味,錯誤百出,而是達到純熟的境界。
第四,對于德育教育,在鋼琴教育中要重要重視作品思想的滲透。作為學校的德育的一部分,不是單獨的技巧傳授,那么平時教師要選具有一定意義的鋼琴曲,結合作品的背景來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比如從教材運用入手,教材中大量的外國音樂并不能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那么我們要加大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多學一些中國鋼琴作品,針對這些中國的民間音樂主要講解他們的背景,滲透愛國思想。
第五,鋼琴教育中的聯彈及伴奏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合作的意識。在鋼琴演奏中,四手聯彈與鋼琴伴奏是非常常見的。這不僅要求彈奏者具有高超的彈奏技巧,還要求彈奏者注重與他人的相互配合,使自己的彈奏與聯奏或者伴奏達到和諧統一。既要注重自己的彈奏,也要通過淡化自我的表現烘托出聯奏和伴奏的效果。這樣每一個彈奏著要做到即獨立又合作、既是個體也要服從整體。
第六,教師的責任意識就是以每周回課的形式展現給自己的學生。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模仿者。教師在布置作業后進行回課時,總會出現學生為自己完不成作業而找借口的情況。鑒于此,建議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個人狀況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并且在進行回課時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質量。這既能體現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同時也能幫助同學們樹立強烈的責任心。
第七,教師的言傳身教很重要,那么他們自己要率先垂范。在多種教育方式中我們認為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教師言傳身教,這是自古以來的教育方式,有其一定得穩定性。“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如果老師每天都到琴房持之以恒地練琴,相信學生也會被老師的精神所感染、被老師的琴聲所吸引、自覺地進行練習,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動性都會對練琴效果具有促進作用。這樣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說服力,比檢查督促效果好很多。
在德育教育的諸多領域中,鋼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德育陣地。“彈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講的就是鋼琴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作用。將鋼琴教育與德育相結合,通過音樂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思想滲透,既培養學生的音樂樂感、審美意識,而且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為對音樂和生活都充滿熱愛、積極健康向上的人。
[1] 文劍.試談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1)
[2] 鄭毅峰. 關于鋼琴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 通俗歌曲.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