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彥紅
(黑龍江哈爾濱市汽輪小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文化立校潤特色個性發展促成長
關彥紅
(黑龍江哈爾濱市汽輪小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汽輪小學秉承“全面發展、飛揚個性” 的核心理念,開展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學校文化建設將中華民族經典文化、傳統禮儀與時代精神、未來理想有機結合,不斷挖掘學校資源、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提升學校文化品味,進一步探尋、傳承、發揚、創新文化傳統,使學校文化建設與辦學特色融為一體,形成具有本校獨立品格的學校文化,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汽輪小學的“三風一訓”樸實無華,目的就是從“小”字做起,處處彰顯“真”的本質,“實”的精神,“愛”的情懷,從“小”事做起,從細處著眼,以小見大,深刻理解“三風一訓”的內涵。將校風校訓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融入到師生的行為之中,使之成為汽輪小學的靈魂,成為師生的行為準則。
學校首先做的是理解和夯實“三風一訓”,以校風校訓為座右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我們的宣傳欄、廣播站等宣傳途徑強化、細化它的內容,在學校教師開會之前,學生課間操前和大型活動中,都要誦讀宣講,使之深入人心。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同時,引領全校教師不斷發揚“求真務實 和諧創新”的校風,讓“博學嚴謹 敬業愛生 ”的教風和“樂學善思 勤勉立志”的學風融入到工作中,讓教師清楚學校未來發展愿景,達成共識,激勵教師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此積極引導教師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高標準定位,設計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全程關注自己的發展過程,增強教師自主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讓教師的和諧發展成為學校發展的有力保障。組織師生深入學習三風一訓,通過校歌唱響、校徽彩繪、三風配畫、未來校園設計以及書法、手抄報,征文等活動,讓學生增強集體歸屬感,深刻地認識到校風校訓的內涵,2013年12月6日,《汽輪小學賦》誕生,為學校精神文化的增添濃重一筆,學校形成上下通力協作,師生團結奮進的大好局面,讓校園朝氣蓬勃、充滿生機和活力。
學校物質文化的主要表象之一是環境文化。學校立足校情,關注發展歷史,根據獨特的社區環境、歷史傳承及文化底蘊,在學校環境建設上考慮到整體布局,發揮學校環境的育人功能。充分體現環境建設的教育性、藝術性、人文性,構建清新、優雅、美觀、和諧的環境文化。本著“追求高品味,著眼實用性”的原則,做到點面結合,情景互融,使校園成為工作、學習、休憩的理想育人場所,使其處處透視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1.清新優美的校園環境
移步則風光頻換,舉目則精彩愈煌。校園里,白楊樹高大挺拔,丁香樹芳香四溢,花木繁茂,適當穿插,相互協調,相互輝映。插掛在樹上的認領牌昭示了師生的主人翁意識,確保花草樹木挺拔秀美。學校的圍欄上、LED宣傳屏幕到處都有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的提示和營造和諧校園的標志。這些都是全體師生文化觀念的集中體現,是師生學習的思想標尺,它時刻昭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優美的環境,清新的氛圍使師生在這里和諧進步、快樂成長。
2.古樸典雅的樓廊館室
我們按照“建設營造整體美、景觀營造環境美、名句書法營造藝術美、人際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思路進行樓廊文化建設。現已形成了“真、實、和、美”的樓廊文化特色。樓內的古風詩韻、名家名篇、浸潤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墻壁上的善行樹成為觸目可及的育人文化陣地。校史回廊展示著學校發展變化的輝煌歷程,它讓置身其中的師生體驗和了解學校的深厚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培養了他們愛校的情懷。舞蹈室、聲樂教室、實驗室、電教室、美術室、圖書閱覽室、道德講堂等極具文化內涵的各大館室充分發揮其價值,最大限度地開發其教育功能,室內的標語、規章制度、工作箴言、崗位職責等,引領、鞭策著師生勤勉勵志、奮發向上。
3.極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莘莘八百棟梁,師生赤誠一片。我校的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各班師生根據各自的特點打造不同風格的班級文化。激勵性的班訓、感召力的板報、評比專欄、榮譽角等健康的人文生態景觀,使學生受到綠色生態景觀和健康文化氛圍的熏陶,通過班牌展示班風、學風、教風等隱性文化,通過黑板報、園地、墻報進行文化交流,讓教室成為學生表現自我,優化個性的場所。在營建班級文化活動中,我們打造了善行文化,每班一顆善行樹,學生們定期將行善記錄張貼出來,最終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在學校文化中,精神文化是精髓,環境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保障,而行為文化就是載體。近兩年,我們把行為文化建設作為重點,把學校文化蘊涵于各種文化行為活動中,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幫助師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自覺的行為規范,嚴謹的治學精神,高雅的行為方式,豐富的內心世界,闊達的胸襟氣度,使行為文化建設起到了“知行統一”的作用。
1.規范嚴謹的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秉承規范辦學,規范管理的優良傳統,一直以來汽輪小學嚴格遵照國家教委的相關規定依法辦學,規范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行為。
(1)教育行為
針對學校目前教師現狀,為了盡快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我校采用科研—教研—培訓三位一體的校本研修形式,圍繞“科研課題”、“小課題”,依托三種備課模式和第十屆“啟航杯”課堂教學大賽展開教研、培訓活動。為了給教師塔建更好的成長平臺,聘請專家講座提升理論水平,進修校的尚小丁老師以《喚醒積極情緒,提升心理正能量》為題對老師進行心理輔導,劉亞蘭老師以《大問題的探究》,祁敬偉老師以《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從語文、數學學科專業角度進行學科引領。此外,嚴格依據校本研修計劃進行《法律法規》、《師德 》等培訓。
(2)管理行為
我校緊緊圍繞“強化精品”這一管理目標,以“源于規范,高于規范,形成自我規范”的思路,打造“和諧校園”。
① 規范考勤管理
汽輪小學召開教代會經過討論、決議并通過了教職工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規定上下班時間,病假、事假以及婚喪嫁娶、外出學習、培訓等考核辦法,并按規定嚴格執行。
② 規范教學管理
細化教學常規管理,打造精品課堂。規范教師上課行為,備課行為,批改行為、輔導行為。做好教師外出培訓、進修的登記、管理工作。推行量化考核,考核內容詳細,有針對性,起到了評價作用。
③ 規范德育管理
我校德育管理有計劃有步驟統籌安排,系統運作,做到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事事處處皆育人。狠抓落實,強化檢查,抓好評價。政教處落實行為規范,少先隊依托活動培養協作精神,各學科依托教科書培養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意志,班主任依托班、隊會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家長依托家長學校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3)考試行為
按照市教育局關于減負要求,減少考試次數,學期末進修校組織期末測試。學校召開考務會嚴肅考紀考風,安排考場,張貼考試公告。嚴格按照進修校的要求取卷、閱卷、卷面分析。
(4)招生行為
根據香坊區教育局關于招生規定,我校做好新生入學宣傳工作。張貼招生簡章,明確招生范圍,做好招生記錄,頒發入學通知單。招生工作有序、圓滿。
2.和諧融洽的班子行為文化建設
(1)領導班子建章立制,規范工作行為。
汽輪小學領導班子秉承“學校無小事,事事盡全力”的工作理念,建章立制規范每一名班子成員的行為,其中設立《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制度》、《領導干部深入一線和聯系群眾制度》、《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重大事項集體議事、決策制度流程》、《校務公開制度》等制度。
(2)領導班子凝心聚力,形成《潤心集》。
學校領導班子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并將工作感悟、學習反思等內容匯成《潤心集》。記錄了班子成員之間互相理解、互為支撐,相互慰籍、團結協作的點點滴滴。作為工作上的伙伴,一路同行。讓正能量從班子開始傳遞,潤澤教師的心靈,潤澤學生的心靈……
(3)班子與教師和諧融洽,團結共進。
班子成員心中時刻想著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與班子成員共同參與。如:羽毛球比賽、拔河比賽、教師運動會趣味項目。同時對于家庭貧困的教師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關懷。如:慰問生病教師及教師家屬,到貧困教師及退休老教師家中慰問走訪。
3.特色鮮明的師生行為文化建設
我們認為打造師生的“靜、行、禮、學”行為習慣的過程,就是規范學校師生行為、提升學校行為文化的過程。
(1)打造師生“靜”文化,用靜心潤澤生命
“靜”文化的核心是:摒棄浮躁、抵制淺薄、追求內涵、潛心育人。
① 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學校開展了“靜校教研活動:周三下午,全體教師進行學校很有特色的立體交叉備課、課例研討、課題探究等活動。目的是以師生雙向成長為目標,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
② 安靜讀書、靜心求學。祥和安靜的環境和沉心靜氣的心境對于修身、求學有重要作用。我們要求學生做到四到、四正、四靜。(四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四正:桌椅正、書本正、手腳正、身心正。四靜:上課靜、下課靜、上學靜、放學靜)通過規范的指導和訓練,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靜心學習,靜心交友,靜心提高。學生養成了在校園內安靜下來的習慣。這不僅有利于他人的自由,而且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學校自古以來就是傳播文明、涵養心靈、潤澤生命的殿堂,積極營造文明、安靜、和諧的校園環境是我們汽輪小學文化特色。
(2)打造師生“學”文化,讓學習成為習慣
沒有書聲的校園不是真正的校園,不讀書的教師不會是稱職的教師,不愛讀書的學生不會是有理想的學生。讀書可以凈化心靈遠離浮躁,讀書可以勵志使生活更豐富多彩。怎樣帶領全校師生走進書的世界,熱愛讀書呢?說到底真正讀書還得依靠文化自覺。為此,我校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進行學習文化的打造。
教師層面:
① 走“三專”道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所謂“三專”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共同體。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反思是最好的攀升模式;專業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也就是說讀偉人的書,就會說偉人的話,這就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加上個人的不斷反思積累,在集體中不斷歷練,提升,才會成就教師的專業成長。基于這種認識,學校積極培植學習風氣,營造學習氛圍,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增長教師閱歷,拓寬育人途徑。
② 成立讀書社團 營造學習氛圍
我校成立由黨員、骨干、青年教師組成的春雨讀書社團開展專業閱讀活動,使得讀書活動實現組織化。學校為社團精心挑選了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152冊,號召團員利用閑暇讀書。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大家把自己的讀書感悟與別人分享,并在全體教師面前展示。設立讀書交流小站,將自己認為經典的文章隨時放入,與大家一起分享。個人讀書是點的學習,那么交流后就變成面的學習。在春雨團隊的帶領下,讀書已經成為老師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已經成為老師們的自覺行為。
③ 搭建交流平臺,創設合作共同體
汽輪小學每年一屆“啟航杯”課堂教學大賽,到目前已經走過十個春秋。大賽圍繞研修主題,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積極參與,互相聽課 、互相研討、互相評價,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效果佳。每次綜合場展示 讓人耳目一新。每次賽后學校都進行總結,針對賽課情況學校提出希望,這樣的活動讓教師提升了教學水平,形成自己獨特的的教學風格。同時,學校崇尚“共生效應”成立了“五新社團”鼓勵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鼓勵教師之間經驗、技能的分享,使之結成“共同體”,有利于培養教師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實現工作效能最大化。學校設立了網上交流平臺,“五個學社”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切磋、交流、合作。全體教師共享經驗、探討問題、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從而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共同發展。
④ 提供志愿服務平臺,共享教育資源
學校成立學雷鋒志愿服務隊,這個團隊本著服務的宗旨開展各項活動。走進黎明二校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幫助,請進黎明二校的教師來我校共享教育資源;和貧困生結對子,小手拉大手,共同經歷成長;節日里慰問離退休職工及貧困教師;開展春到敬老院活動,開展關愛自然愛綠護綠活動。校園里、社區里、街區中,貧困生家中,處處印記著志愿者的身影,那身影是一道風景,是汽小服務在前的縮影,是汽小行為文化的彰顯。
⑤ 聘請專家 傳經送寶
兩年來,除了學校內部由學校領導為大家進行的培訓以外,我們先后聘請了李軍校長、楊修寶和周龍主任等專家來我校進行專題講座,拓寬了老師們的視野,在專家的引導下,老師們思考問題也更加深入。
⑥ 外出學習 分享成果
我校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我們每學期都安排老師外出參觀學習,老師們分別到北京、濟南、沈陽、長春等地參觀學習課改的先進經驗。目前、外出學習的教師達20多人次,力圖讓教師在學習感悟中增強專業能力。外出學習回來后,每位教師都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整理出來向全體教師進行匯報交流。不但歷練了自己,而且實現了資源共享。
⑦ 撰寫論文 深入學習
鼓勵老師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實踐成果及時進行總結,形成論文,積極發表。也就是進行專業寫作。兩年來,我校教師共撰寫了60篇論文。其中省級獲獎20篇,實際或將16篇,區級論文24篇。
學生層面:
① 打造書香校園,用樓廊文化感染讀書
讓學校的每面墻壁都會表達思想,感染每一名學生。我校樓廊分布著經典文學、詩詞,讓學生隨時可以大量地閱讀,讓學生從小就接受文學大師思想的熏陶,建立自己一生的文學家園。
加強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建設,建設一個開放性的陽光書吧,全天向學生開放,每年更新圖書,設定每天午間12:30----1:30為圖書館開放時間,每天安排一個年級,由圖書管理員做好管理工作,保證校園內有安靜、溫馨的讀書環境。
② 將讀書和學科整合
如我校楊鳳燕老師將思品學科的內容進行整合,去掉和別的學科交叉重復的內容,或者將學科內容整合。將學生帶到圖書館開展讀書活動,學生經過閱讀不僅豐富了視野,而且提高了閱讀的興趣。
③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培養閱讀興趣
營造讀書氛圍。利用廣播,通過班會、國旗下講話、宣傳櫥窗、名言、標語、led屏等營造讀書氛圍,讓師生明白讀書的益處。
推薦讀書目錄,選擇適合不同學生年齡特點的書目推薦給學生。由班級定期張貼“好書推薦” “名人名言”“好書大家讀”“讀書感悟”“讀書心語”等文章,由同學們自己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明確閱讀時間.一天三讀(晨間誦讀、午間默讀、睡前閱讀)
開展閱讀活動。如:陽光讀書節、親子共讀、中華詩歌散文精品朗誦比賽,“讀書改變了我”征文比賽,“享受讀書之樂趣,品經典之茗香”演講比賽,國旗下的演講,詩歌散文精品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讀書小報評比,“我的讀書名言”征集活動,“讀書的樂趣”電子小報展覽等等,為學生讀書提供展示平臺。
總結評比促進閱讀。通過評選“書香小明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等評比活動,為學生閱讀提供動力
4.打造師生“禮”文化,用禮貌提升素養
我們汽輪小學以禮立德、以禮塑人。圍繞“禮”這一主題進行了禮文化的打造。
(1)以禮導真,以禮求實:學校用《汽輪小學學生禮儀規范》《汽輪小學禮儀歌謠》及《禮儀課間操》向學生進行禮儀教育,開展了“做謙恭有禮的中國人”,“習中華禮儀、誦中華經典”等禮儀活動,營造了全校師生踐行文明禮儀的文化氛圍。借助晨會、班會、主題升旗、集合集會、紅領巾廣播站等平臺定期宣傳禮儀知識,通過禮儀課題研究、禮儀教育主題班會、禮儀故事演講、文明禮儀伴我行宣傳板報、實實在在地對學生進行禮文化的宣傳。活動讓學生做到:知禮儀、重禮節,互學互愛,善意合作。培養了敢說真話、敢做真人的汽小人。
(2)以禮促和,以禮塑美:禮在奉獻中、禮在傳承中、禮在擔當里、禮在成長中、禮在實踐中。學校通過開展學雷鋒志愿活動、感恩活動、清明祭掃、灑掃應對、日行一善、美德少年、文明小博客等健康的活動,使他們懂得了文明在口中、文明在手中、文明在腳下、文明在心中,以禮促和、以禮塑美活動讓孩子們的文明程度再度升華。通過禮儀隊、合唱隊、舞蹈隊、輪滑隊等社團活動強化了學生禮儀好習慣,塑造了知書達禮、舉止文雅、品行端莊的優雅女生和陽光男孩, 彰顯了學生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
(3)禮從愛中來,師德自然高
學校圍繞“以禮明德、以禮促德”這個核心進行了師德建設。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用一首“禮從愛中來”古典歌曲唱響——愛這一主題,禮從愛中來,禮是凈,凈我言行,禮是靜,靜我心靈,禮是雅 雅出風情。學校用教師的歌、舞再現了經典文化,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教師樹立起文質彬彬的、風度翩翩的美好人民教師形象,教師在良好的環境中修身立德,大方的儀表、文明的舉止、融洽的師生關系自然生成。在教育教學、科研等工作中不斷調節和激勵教師的行為,促進教師自我約束、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使每一個教師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每學期校長都與教師簽訂師德承諾,每個月都進行師德培訓,培訓形式事多樣,培訓中心突出,效果顯著。通過觀看視頻、專題講座、網上論壇,演講比賽等多元的文化滲透,從而形成嚴謹、高效、務實進取、健康向上的教師文化。讓教師實現自我價值,體驗成長快樂,融入學校的主流文化,共同營造了民主、和諧、進取、合作的精神家園,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凝聚力,提升學校的文化品牌。
學校向全體教師征集、落實教育法規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結合學校目前的制度狀況、發展實際 ,以及外部條件的情況,并最終在教師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汽輪小學管理制度匯編》《領導干部制度匯編》、校務公開方案、績效工資考核方案、評優晉級方案。
在整個規章制度的形成過程中建立了“修身、立德、發展”的制度文化,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全員參與,將各個制度張貼于各個辦公室,人人熟知,其中《汽輪小學管理制度匯編》從學校整體管理、民主管理、德育管理、教學管理、學籍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共136項指標組成,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分管到位。在《哈爾濱市汽輪小學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管理監督制度流程匯編》中從組織管理制度及流程、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財務管理制度及流程、民主管理制度及流程、廉潔自律管理制度及流程等制訂出了五個方面共11項指標。將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做了明確的規定和細致的說明。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良性、穩步地持續發展。
獨特的學校文化精神,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使師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面貌有了明顯變化,教育管理也隨之進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但學校的根基在課堂,如何高效利用課堂,打造獨具一格、卓有實效的課程模式,把學校辦成一個“文化磁場”,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教育課題。今年三月,我校有幸參加第二批哈爾濱市特色學校的評選,如何利用這一發展良機,促進我校向特色學校發展,經過思考和商榷我們確立的特色學校創建思路是“用學校文化來引領學校特色創建”。在特色學校創建過程中“文化濡染心靈,還每個學生的本色人生”的辦學特色得到了進一步彰顯。
1.以校本課程為依托,打造“經歷快樂課堂”
推出適合不同年段學生特點,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項目,如品味經典國學課、兒童舞蹈、合唱、快樂口語、趣味泥工、巧手手工、科學實驗、快樂閱讀等等內容。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更加主動、全面、有個性的發展,切實讓學校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每一種課程的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經歷,每一種經歷都是非常寶貴的。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是我校力求努力達到的最終目標。
2.以個性發展為主旨,構建特色課程模式
我們一直在思考:打造什么樣的課程文化,建立什么樣的課堂,才能凸顯我們的文化建設。最終,我們定位在辦學理念“全面發展,飛揚個性”上,就是盡量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個性得到尊重,使其積極探究,善于論辯,形成有利于其終身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一句話就是盡量成全學生的個性發展的課堂。
我們要做的就是釋放天性,解放心靈。在具體理論的指導下,我們提煉出課堂中六個方面的學習,即:質疑—思考—對話—體驗—建構—再現。一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思考的空間,有申辯和質疑的機會;有主動的參與,有切身的體驗;二是幫助學生在原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活動,經過自身的主動重構,形成獨具特色的認知空間、數理空間及形象空間等;三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如果把“促進個性發展課堂教學模式”比作一個長方體,那么這6個方面的學習活動,就是支撐這個長方體的6個面,我們稱作6個面的學習。
學科教學以學生6個面的學習為基礎,結合學科實際,進行教學環節和方法的重構改編。不斷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6個面的學習”,目的是把健康還給孩子、把時間還給孩子、把能力還給孩子。
經過研究和實踐我們在不同學科的教學中形成了相應的教學環節和策略,初步制定了課堂教學評價表。
語文:低年級識字“四化教學”即感知情境化、識字多元化、鞏固趣味化、書寫規范化。
數學: 問題引領——建構模型——討論合作——應用反饋四環節。
英語:Preparation(準備)—presentation(呈現)—practice(操練)—production(生成)四位一體教學過程
綜合:梳理觀察——實驗探究——合作發現——創新提升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去發展,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經歷;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自己去展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斷豐富學校文化底蘊,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創建特色學校,我們依然任重道遠。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和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創新和不懈追求;教育需要活力、恒心和熾熱的情懷,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求變的思維和不變的熱情。我們打造“經歷快樂課堂”構建“促進個性發展課堂模式” 建設“精神的家園,學習的樂園”,培養師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歸屬感,引導師生提升精神境界,改善精神生活品質,注重“精神塑造”,是為了使廣大師生熱愛自己的學校,有堅定的信念,有不懈追求和理想。我們認為,這樣的課程改革才有靈魂,校本課程才有根基,這才是回歸教育之道,才能創設適合學生的教育。我們相信這種“高品位”、“高境界”的教育,最終一定會造就“高素質”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