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春
(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小學 黑龍江龍江 161132)
淺談小學語文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
孫淑春
(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小學 黑龍江龍江 161132)
新課程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程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要求。當前合作學習已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縱觀課堂中的合作環節,我發現很多課堂體現出來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出合作的有效性。鑒于此,我就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了好多的探索、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一些初淺的認識與同行們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導。
為了促使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應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這樣既有利于形成各組學習過程中的“公平競爭”,也便于教師輔導。在教學實踐中的小組構建,我認為必須著重考慮到以下三個因素。人數結構的合理。一般地說,以上下兩桌,四人為一小組。課堂上需要展開合作時,只要上桌的兩位同學向后一轉,即可運作,既節約時空,又方便靈巧,還可以使每一位組員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時空里全員參與,不會產生邊沿人。認知結構的合理。四人中,優等生、學困生各一個,中等生兩個,構成一個相對穩定而富于變化的“橄欖”形。在生生互動中,從最初的“幫扶”學習發展為互助互學,齊頭并進。組內成員分工明確。組長(負責組織本組同學進行學習活動),發言人(負責匯報本組的活動成果),記錄員(負責記錄本組在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難等),聲控員(負責監督控制本組成員在活動過程中的噪音)。而且組內的各項負責人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輪流負責,一般每2周輪一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從而實現小組合作的目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1.明確任務。在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告訴學生評價的標準是什么,怎樣做能很快完成任務。
2.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3.制定有效的課堂調控方法。學生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動作或口號來約定,學生在教師的約定下開展活動、停止活動,活動才能得以順利地進行。這樣有利于教師在巡查中發現問題及時作出指導,大大地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如在教《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時,在幫助學生根據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三個特點后布置了一次小練筆:仿照寫楊梅果的特點和寫法,根據自己小組帶來的水果寫一種水果的特點。每個學生只要求寫其中某一方面的特點,寫好后,小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結尾共同完成。動手寫之前要求小組成員先討論一下這種水果的特點,明確各自的任務。由于寫作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它還關系到小組的榮譽,因此,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都顯得格外地專心。
合作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教師要合理選擇合作的時機,因為不是什么內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則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應根據數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最大作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進行把握:
一是學生個人探索遇到困難時的時機把握。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在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當學生自己探索無法完成時,就必然尋求同伴的幫助,此時的合作最有效。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設置一定的障礙,可以激發學生合作的欲望,增強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是學生意見不一致時的時機把握。現在的學生不善于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出現有不同意見,只局限于表面的爭論。此時教師如果能把有爭論價值的疑點適時下放到小組,讓小組討論、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當學生意見不一致時,不是教師把正確的答案強加給學生,而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還可以增強競爭意識,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是解答開放性問題時的時機把握。“開放性”問題其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這個合作時機的恰當把握,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主動性,活躍了思維,學生不僅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
四是教學重難點時的時機把握。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設計合作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知識關鍵點,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有層次的進行分析、比較,真正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時,堅持只有小組團體成功,才能代表小組成員的個人成功,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學生把個人的成功融入到團體的競爭中去,從而更加激發學生主動合作的熱情,達到共同提高。對小組學習的成果、精彩的反饋匯報,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與鼓勵。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是多樣化的,可以自評、互評、小組評、全班評,加上教師評。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長處,同學的優點,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總之,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甚至于其他學科學習中確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一定要摒棄形式主義,更新教學理念,切實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