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遼河油田勝利小學 遼寧盤錦 124010)
淺談小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培養
王冬梅
(遼河油田勝利小學 遼寧盤錦 124010)
小學生因其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不會持久。要想在教學中獲得最佳效果,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方法,培養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小學生 課堂 注意力培養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對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所謂指向性,是指在某一瞬間,人們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朝向一定的對象。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經過它才能進來。所謂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一定對象上的強度或緊張度。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狀態下的兩個方面,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有效方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只有那些進入注意狀態的信息才能被認知,并通過進一步加工而成為個體的經驗,其目標范圍和持續時間取決于外部刺激的特點和人的主觀因素。[1]
傳統的課堂教學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沒有什么地位,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和所提出的問題只有接受的份。
小學生課堂注意力是指小學生在課堂上一定時間內集中地關注、反映某事物的能力,也是小學生在課堂上有目的、有意識地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條件保障。
1.對不感興趣的科目有厭學的情緒。在新課改下,課堂教學有了很大的變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創新為核心教學理念,意在提高學生的能力。但有些學生不適應這種教學,慢慢地產生反感而導致注意力分散。[2]
2.個人學習方法、策略上的問題。比如,學生課前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不做筆記等。
3.還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運用不當有關。如有些老師不顧小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只憑自己的主觀意志教學,只管自己完成教學內容,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另外,為了提高成績搞“題海戰術”讓學生反感。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注意力:
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他們的注意力才會高度集中,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數學教材時,才能有所發現,通過認知教材,有所領悟?!皩W習的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學教材的興趣。”
2.鼓勵學生,提高學生課堂的注意力:
對學生錯誤的回答,教師要耐心解答,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表達的藝術性還可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同時,教師要學會原諒,學會寬容,學會表揚,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之處,還要善于觀察學生,當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特別集中時,教師要用愉悅人心的語氣對他們給予真誠的贊賞,這樣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注意力的提高:
(1)學生可以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生活計劃,并嚴格執行,以此來鍛煉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學生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2)要求小學生一定要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在課堂上教師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結合上課內容,讓學生把預習中碰到的問題交給全體同學一起討論合作解決,教師從方法上給予引導,讓學生都動起來,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做好課后復習。小學各門課程都需要多練、多思考、多動手,所以復習中也要求集中注意力,才能取得好效果。
4.創設情境,提高課堂注意力:
(1)在語文課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教師通過動畫片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田忌反敗為勝的原因,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被吸引著。根據小學生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齡特點,使教學內容趣味化。
(2)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選取什么樣的情境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如何呈現學習內容,如何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規定的學習情境中去,都要講究方法。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從而更易達到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5.采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學生的注意力
(1)合理安排桌面放置的物品,上課之前要排除無關刺激物的干擾
課前要求文具準備盡量簡單,上課用不到的東西不能拿到桌面上。
(2)提出要求,為學生集中注意力提供方向
做任何事情都應有一定的方向或目標,才能獲得成功。若沒有方向和目標,就如一只瞎鳥,不知飛向哪里,難以達到目的地。[3]
(3)重視課前兩分鐘,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節課的開始,學生的興奮點有時還停留在上節課的內容或課間所從事的活動中。
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不斷得到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的信心。
總之,培養小學生注意力,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但課外培養也不容忽視。無論課內課外,教師都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只要有正確的方法,長期的訓練,有效的調控,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我認為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1]車文博《心理百科全書》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2]梁寧建《基礎心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黃河明《現代教育技術》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