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梅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高級中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淺談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研究探索
任春梅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高級中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高一新生難以適應高中教學,如何改善高中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使學生盡快的適應高中教學;高中教師怎樣做好教學的銜接,是我們每個高中數學教師迫且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數學教師在備課中沒有考慮教學的銜接,導致學生基本概念不扎實,基本方法不了解,只是通過大量的練習進行補救,這樣學生根基不牢,學習不得要領,雖完成了多次大量的訓練,但數學基礎仍然非常脆弱,非常不利于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提升和數學思維的發展。
初高中 數學 銜接教學
首先,加強入學教育,為搞好初高中數學銜接做好準備。入學教育是搞好銜接的重要前提,也是首要任務。通過入學教育可以強化高中生對數學銜接問題的重視度,克服學生的思維惰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加強與同學和老師的互動交流,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節約時間,而且能夠實現教學相長,有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其次,采用開放式教學方式,做好初高中數學過渡。以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為立足點,以學生實際狀況為依據,靈活采取開放教學。在實際課堂中,要從高一學生實際出發,采用層次教學法,將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解后,實現逐層落實。在教學進度上,不要急于速成,而是要快慢有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在內容講授上,如果知識點能夠和初中進行銜接,那么教師要加強對舊有知識的回顧,以此鞏固學生知識結構。最后,重視梳理新舊知識的異同點,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初高中數學之間存在許多銜接點,包括函數、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等,高中數學中的許多結論都與初中時相悖,例如復數和實數的基本概念。所以,在高中數學新知講解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新舊知識的梳理和歸納,為學生構建脈絡清晰的初高中數學知識體系,注重對兩者異同點的梳理,加強對概念正確掌握,如此才能搞好初高中數學的銜接與過渡,實現高一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1.摸清高一學生初中知識體系、學生認知結構
高一數學教師應在開學初,要通過聽介紹、摸底測驗、與學生座談等方式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摸清初中知識體系、初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認知結構;同時要立足于高中大綱和教材,特別要分析相對于初中數學來說高一第一學期內容的特點,高一數學中有許多難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如集合、映射、函數等,從內容、結構、過程、方法、思想等角度考慮學生的困難。 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網絡。初高中數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函數概念、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等,到高中,它們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圍擴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結論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我們有意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識,復習和區別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區別。這樣可達到溫故知新、溫故而探新的效果。同時應該明確高考對高一內容的相應要求,著重應該是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基本方法思想等,而不是單純的題型甚至數量。
2.教法、學法指導的銜接
首先,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初高中銜接。立足于大綱和教材,尊重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教學。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網絡。在講授新知識時,我們有意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識,復習和區別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區別。這樣可達到溫故知新、溫故而探新的效果。
其次,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重視學習過程的“三大環節” ,指導學生建立難題和錯題記載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習中需要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以減少知識的漏洞,夯實基礎知識。應該說學習習慣和方法的表現是多層面的,首先表現在預習、聽課、復習鞏固這三個環節上。教師要教育學生克服其中一些片面、錯誤的認識。學生在作業和測試中發生錯誤總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更多地關注自己所發生的錯誤。因為錯誤的出現本身就說明了學生個體對于某些知識理解的缺陷。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這種前攝性的知識往往具有遷移作用,如果對自己所出現的錯誤聽之任之,這種錯誤往往會反復出現。因此要求學生花大力氣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深刻的反思,把握正確與錯誤的分化點,尋找出自己出現思維分歧的真正原因,作出比較性的記載并且時常復習之,就會更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知識漏洞的填補;就會起到很好的鞏固或舉一反三的作用,有利于以后對這一知識的再復習。
3.找準“銜接點”;做好銜接教案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收集相關優秀教案,篩選并整理適合我校銜接教案。教材中涉及到:
(1)概括知識要點、指點學習方法。
(2)從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高中數學必備知識、夯實基礎做好準備。
(3)“脫節”和“斷層”內容單元銜接訓練,梯度訓練成功適應高中數學。
現有初高中數學教材存在以下“脫節”:
(1)立方和與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經刪去不講,而高中還在使用;
(2)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項系數為1的二次三項式的分解,對系數不為1的涉及不多,而且對三次或高次多項式的分解幾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許多化簡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對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數學中函數、不等式常用的解題技巧;
(4)初中教材對二次函數的要求較低,學生處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則是貫穿整個數學教材的始終的重要內容;配方、作簡圖、求值域(取值范圍)、解二次不等式、判斷單調區間、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閉區間上的函數最值等等是高中數學所必須掌握的基本題型和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數、二次不等式與二次方程之間的聯系,根與系數的關系(韋達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類題目僅限于簡單的常規運算,和難度不大的應用題,而在高中數學中,它們的相互轉化屢屢頻繁,且教材沒有專門講授,因此也脫節;
(6)圖像的對稱、平移變換初中只作簡單介紹,而在高中講授函數時,則作為必備的基本知識要領;
(7)圓中四點共圓的性質和判定初中沒有學習。高中則在使用。
另外,象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雙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師根本沒有去延伸發掘,不利于高中數學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