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飛
(重慶市開州區實驗中學 重慶開州 405499)
對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的研究
譚 飛
(重慶市開州區實驗中學 重慶開州 405499)
地理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地理,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更加了解我們這個世界,學習地理知識可以使學生掌握國家的地貌概況,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魅力。
高中地理 創設 激發 培養 結合
首先,創設獨特的情境,提高師生的互動。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少不了語言情境和模擬情景,在地理課堂上可以發掘多種形式的語言情境,例如,角色表演、情景模擬或現場展示和多媒體設備等等。角色扮演是將教學的內容進行具體人性化,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角色,并用多種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在學習中國的南北地區時可以根據全班不同同學的南北差異進行分類,讓他們通過搜集材料、閱讀文章等來掌握南、北方的知識并通過辯論、發言或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再如,在講“大氣的運動”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和學生共同討論全球大氣的運動,分析在各種力的作用之下大氣的運動,并讓同學自己動手在地圖上畫出各種力的作用下風向的變化。通過不同的情景逐漸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熱情,不斷提高師生的互動。
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動力。
構建高效的地理教學,應從學生的學習激情出發,利用學生對于知識的好奇心,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和語言,結合現實生活的事例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生感興趣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就會好。用良好的氛圍吸引學生的參與,從而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和愛好,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動力,那么高效的課程構建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
再次,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注意;結合書上內容來解釋當地的一些特殊地理現象。
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地理知識,更好地理解地理現象的成因。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時,應該盡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加深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感性理解。比如在講正午太陽高度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計算、畫圖設計可調節角度的熱水器。在講地球自轉對水平運動的影響時,可以給出長江入海口的地形圖,讓學生判斷崇明島的未來發展趨勢。在講季風時,可以解釋為什么日本核電站的污染物不會飄散到中國來。這種生活中的實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學以致用,拓展學生視野,滿足了新課標所提出的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要求。教師要想調動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積極性,就要告訴學生學習地理是有用的,對實際生活是有幫助的。教師可以用地理知識來解釋一些常見的地理現象,并根據教學內容來提問一些問題,如沿海地帶就經常遇到臺風,那么臺風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臺風所造成的影響有多大?新聞上經常說到的風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臺風眼又是什么?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問題來聽課,當教師講到相關的內容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認真地聽課,這就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地理雖然有點枯燥,但是不能否認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高中地理作為有著實際生活意義的科目之一,學生應該好好地學習它。教師也要注重教學的效率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另外,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地理和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要有效提高地理成績,必須要參與實踐,通過實踐來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所以,地理教師在備課時,要增加實踐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參與實踐,自己動手、動腦,全面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學生根據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自己收集資料,有條件的學生可制作成PPT,交給老師,教師通過學生完成任務的效果,掌握學生知識理解程度。教師還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教學模擬,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直觀、深刻的印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人口普查,社區服務等實踐活動,以便學生了解人口與環境的情況和協調社會關系;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地形地貌進行實地勘測,了解環境污染和參觀污水處理廠。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地理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是高中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地理知識可以使學生掌握國家的地貌概況,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魅力,增強對祖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