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璇(廣西河池市東蘭縣隘洞中學)
淺談中學數學教育中的數學文化
韋璇
(廣西河池市東蘭縣隘洞中學)
為實現數學教育使命,必須在中學教育中呈現數學文化,介紹數學發展的歷史及數學家的創新精神,讓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使之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實現文化的傳遞功能,把數學教育變為學生真正完善自我的素質教育。
中學數學;數學文化;素質教育
中學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具有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應用數學的基本技能的數學素養。中學數學教育,本質上也是一種素質教育,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應該是對數學文化知識的傳承與發展。因此,我們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要發揮數學的文化價值,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方法去思考問題,從而領會數學的精神,讓學生在濃厚的數學文化熏陶中茁壯成長。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糾正把數學教育當成是思維訓練甚至是解題訓練的狹隘教育觀,要注重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注重數學學習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和個性張揚,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在整個中小學階段,數學是學生學習時間最長的學科之一。為了更好地學習數學,需要學生了解一些數學的歷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來龍去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以說,一門學科的歷史是這門學科中最寶貴的部分,因為歷史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知識,還能啟迪學生的智慧。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選取一些在數學史上具有典型意義的實例,通過這些實例介紹數學的思想方法,學生會明白數學知識的積累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數學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表達一種理性的探索精神。在社會中,社會與數學文化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沒有一定的社會環境就不會有相應的數學文化,沒有一定數學文化支撐,社會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即使在同一個社會,數學文化也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因為在任何社會中,不同的職業、年齡、階級之間在認識上是存在差異的。因此,我們人類只有通過對不同背景下的各種文化作比較和研究,才能了解數學文化的特點。另外,數學文化是通過學習得來的,而不是通過遺傳天生具有的。筆者借鑒前人的研究和總結,得出數學文化有如下特點:
1.數學文化的繼承性與融合性。數學文化的繼承性體現出垂直式的文化聯系,是后人對前人所創造的文化成果的吸收和推進。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個民族都在汲取著民族先輩的知識,并以符號或物化的形式流傳下來。數學文化的融合性體現水平式的交流,它表示在一定歷史階段的文化系統的形成是各種文化融合的結果。產生于某些地域或某個民族的數學文化,很快就被全人類所吸收,從而成為世界性文化。可以說,數學文化早已超出了地域、民族、語言、國家甚至時代的界限,已成為一種具有人類的某種普遍性的文化成果。如各種文字對阿拉伯數字:0,1,2,…,9的普遍認可。
2.數學文化的崇尚理性與精確性。在數學文化繁榮的地方,人總會比較理性,數學文化昌盛的地方往往會涌現一些杰出的科學家,因為數學可以說是科學的基礎。更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數學研究者也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數學怪人”,這里的尊崇理性絕非盲目崇拜,因為后者會致使人們失去理性,成為狂熱信徒,反被束縛住了思維。人們無論在工作和生產中,都在追求精確,從土地測量到市場交易,人們都追求在公平、精確、自愿交往的情景下進行各種商品的交換。
3.數學文化的規律性與簡約性。數學文化的規律性,可以讓人們認識到看似雜亂無章的自然和宇宙其實是很有規律的,揭示人們是可以認識自然的。學習數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數學的方法把復雜的東西轉化為簡單的數學語言,通過數學的規律總結出簡單明了的公式就可以解決一切復雜的問題。有規律的東西就是一種簡約的美,所以數學文化也是一種簡約文化,是一種簡潔和諧的美。如“勾股定理”這個規律就非常簡潔明了,而且它突破了任何語言的限制,可以在世界各地廣泛地傳播使用。
4.數學文化的數學性與美學性。數學文化是以數學為載體的一種文化,就其本身來說,自然秉賦數學的特征,數學是美的,即對理性的完美追求。數學文化的延續與變更都體現出規律和簡潔的特點,在數學文化中,我們很容易找到美學的實體。我們都知道,人能夠欣賞美的事物,因此對數學文化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去領悟數學的美。很多著名的數學定理、原理都閃現著美學的光輝。
由此可見,在中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如何將數學文化與中學數學教育進行有效地結合是廣大中學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如何將已有的數學文化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加工與整理將數學文化的內容運用到學校的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提高當前中學數學課堂教育教學的效果。
張楚延.數學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編輯 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