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江蘇省沭陽縣正德中學 江蘇沭陽 223600)
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探究
王 瑩
(江蘇省沭陽縣正德中學 江蘇沭陽 223600)
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多年,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感覺到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幾年來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高中 信息技術 有效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課堂引入部分,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使學生樂學。
《江蘇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教學指導意見》中指出,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與意識。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為自己的需要而服務。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學內容的制定要與學生的應用相結合。只有能夠落到實處的教學才是真正能夠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標準注重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是課堂上的主人,教師應當以啟發代替灌輸,以輔導代替管制。所以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當多考慮學生的特點,應當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合作。
由于學生之間或者小組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任務驅動法”為指導,分層次教學以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在課堂上提出基本任務與擴展任務,只要學生完成基本任務就算完成了教學要求,這樣肯定了絕大多數同學的成績,使他們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給部分學生留下了更大的創作空間,完成所要達到的擴展任務,并且進行互相激勵。一個階段后,使學生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通過《網絡技術應用》模塊前四章的實踐發現,在活動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進度是大不相同的。教師在巡堂時,對于速度比較慢,或者方法不正確的小組,及時地給出指導意見。對那些速度很快,或者方法大體正確的小組,提醒他們答案是否唯一,或者有沒有疏忽的地方,這也可以看作是對課堂內容的拓展,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教師通過對不同小組采取不同的指導,使得速度慢的小組不會失去信心與耐心,也避免了速度快的小組形成無事可做的局面。
要上一節完美的課往往都是很難的,但為自己的課堂創設亮點則是容易實現的事情。在備課活動中,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追求一兩個教學閃光點,讓自己的每一堂課“亮”起來,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在《因特網上的信息檢索》這節課中筆者設置了幾個亮點,其中一個比較具代表性的是在總結歸納搜索的技巧時提到:不要局限于一個搜索引擎。當搜索不到理想的結果時,試著用另外一個搜索引擎,例如:www.baigoogledu.com或 www.goobaidugle.com 。當這兩個元搜索引擎展示在學生面前時,立即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對于一個頁面同時實現百度和谷歌的關鍵字搜索,學生們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同時又加深了對這個知識點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信息技術課程作為新課程標準下學科整合的重要學科,理所應當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這也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更加開拓自己的視野,了解其他學科的更多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鍛煉學生科學嚴謹勇于創新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意地留下幾處伏筆,在最后小結及時地拋出來,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在《信息檢索策略和技巧》這節課的課堂活動問答中,筆者有意給出了幾道有爭議的問題,例如: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的腳印,理論上可以保留多少年?這個題目本身沒有什么特別,但是學生們在搜索時找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幾十萬年,有的幾千萬年,有的甚至還是永遠保留。于是教師就要趁這個機會讓學生知道,網上檢索的信息并不是權威的,如果要知道問題的真正答案,要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圖書館翻閱科技書籍。又如:校運會上你的同學參加跳高項目的成績是1.6米,他在月球上能跳多高?大部分同學看到這個題目馬上搜索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然后就簡單地把1.6米乘以6作為答案。事實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運用物理上的知識,考慮到地球月球相互的引力,以及每個人身高不同從而重心高度不同等等因素,才能得出最終的結果。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中永恒的主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和關鍵所在。設法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有效性將具有更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只有在課堂有效教學上持之以恒的嘗試和探索,才能最終實現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邁進。
[1]余德超.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4):42-42.
[2]宣震.探究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進行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34-37.
[3]林金色.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4,(11):130-130,1
[4]丁昌志,王海云.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探討[J].華夏教師,2014,(6):31.
信息技術課程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其終身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因而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確實有效地上好一堂信息技術課,充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習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成為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研究的重點。下面就這方面談談我的一些具體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