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麗
(江蘇省沭陽縣正德中學 江蘇沭陽 223600)
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的“讀書”藝術
姚 麗
(江蘇省沭陽縣正德中學 江蘇沭陽 223600)
讀書是獲取知識、理解知識、強化記憶、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讀書是否得法,效果大不一樣。科學的讀書方法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讀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學生獲得終生受用的自學能力。教師教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學生學會,而是教學生會學,這才是教師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高中政治 讀書藝術
新編思想政治教材從基本的事實出發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教育性,以政治方向帶動思想品德教育,以“知”導“行”,為行為養成服務,努力反映時代特點,接近學生實際,增強了教材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質疑,自己求索,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激發每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高中政治教學中的“讀書”作為教學中的一種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1.讀課題。課題是全課的主干,是對全課的知識概括,它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如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的第一課課題是“美好生活的向導”,課題開宗明義點明了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和實踐的關系,圍繞這個問題引發了一串問題,“什么是哲學?哲學的產生?哲學的任務?”通過讀課題,使學生先入為主,形成鮮明的印象,有助于對課文總體結構和知識體系的理解。
2.讀框題,讀標題。框題、標題是分枝,是同一課知識體系中不同側面,不同要求的知識要素間內在的聯系,從各個方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如“生活與哲學”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分兩個框題四個小標題,第一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分為兩個小標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二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設計了兩個小框題: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些框題與標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結構,學生一讀就能加深對知識網絡的理解。
3.讀插圖。插圖直觀形象、生動,增強學生閱讀興趣,結合課文閱讀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如《生活與哲學》第九課講述“矛盾”的含義時,課文探究活動里有個插圖“你敢嗎”,講述懸掛在山崖上的兩個人構成一種動態的平衡,學生很感興趣,讀此圖,對幫助學生理解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的含義有很大的幫助。
讀有粗讀、精讀之分,粗讀是開始第一遍讀,目的是了解全課的大體內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讀,指導學生抓住重點、難點精讀、或圈字、或加點、或畫橫線、或加框,對重點句段以及關鍵詞語,讓學生反復閱讀,以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讓學生明確教材中共有哪些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真正讀深讀透,堅決反對死記硬背。如哲學第九課第一節教學中,先出示提綱,結合框題、標題讓學生通讀,把握基本框架,再結合重點細讀矛盾概念,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原理,通過粗讀精讀加深理解,強化了記憶。
重復是記憶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師的重復絕對不是學生的記憶,所以讓學生復讀是對舊知識的回憶和對新知識的記憶,既是鞏固又是提高。我每新授完一個基本概念或原理就要求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趁熱打鐵反復回顧反復閱讀,同時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依次列出各章節的難點重點,學會自己構建知識體系,達到復讀的鞏固效果。如唯物論的重點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辯證法的重點是對立統一規律;認識論的重點是實踐和認識的關系,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對于考生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知識結構的樞紐,是學生認識中的轉折。
首先,堅持適度原則。讀書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的一種手段,更是一門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理論性強,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如果學生一味“讀書”,面對新知識舊知識,教師什么都不講,什么都不說,甚至將整節課都交給學生“自由”支配,教師撒手不管,則是放任自流,違背教與學的基本規律,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更談不上讀書藝術。但如果教師希望通過“講得多,講得細,講得深”達到學生的透徹把握更是緣木求魚。所以教師要堅持“適度”原則,掌握好“收”與“放”的關系。譬如物質概念中的“客觀實在”,在學生讀書思考的時候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所謂“客觀實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所謂“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就是“無論你看得見看不見,摸得著摸不著,相信不相信,承認不承認,它都實實在在地存在著”。該講則講,該讀則讀,講讀結合,這才是“讀書”藝術的意義。
其次,要堅持科學性原則。教師課前必須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劃,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每句話、每道題都應做好充分準備,要做好導讀導問導向的工作,精心設計一定量的選擇題、思考題,練習是溝通知識和能力的橋梁,練習時要注意練習的典型性、針對性、系統性、層次性、應用性,要在練習中總結各種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規律。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發現知識點的誤區,知識轉化為能力,反饋學生讀書的效果。
最后,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政治課教學必須面向當今世界,跟上時代的脈搏,用最新的事實、時政以及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最新材料去說明問題,證明課本原理。作為一位政治教師怎樣才能指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呢。長期以來我堅持兩種做法:第一,要求學生平時多讀書、多看報,關注新聞。現在學校都要求每班訂一份報紙,現代家庭一般也有各類報紙、雜志等,學生可通過日常讀書看報增長自己的見聞。第二,準時收看珠江臺《630新聞》和中央臺的《新聞聯播》。《新聞聯播》以政治時政為主,易于了解國家政策。《630新聞》以百姓民生為主題,切合我們身邊的民生小事,基本都是學生身邊最近最新發生的熱點話題,學生看起來饒有趣味。
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讀書來提高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和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