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中學)
淺析在中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周萍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中學)
創新是21世紀信息時代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創新型人才也是如今社會緊缺的人才資源之一。面對這種狀況,教師應致力于為社會、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國家的棟梁。馬克思曾說過:“數學教育具有創造之本型,數學是人類自由的創造物。”中學數學的學習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數學問題的解決,教師大都是引導學生通過探索、研究,而后求得結果。教師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應只放在解決問題上,還要進行更深層的探究。教師可以給出學生一道應用題,在解決這道應用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對這道題進行改編、加工,或者通過創新將原本的題型一分為二地進行解答。例如,給出一道題“一輛快車長200m,速度為70 km/h,慢車長220m,速度為50 km/h。問:兩車相向而行,從車頭相遇到車尾離開一共需要多長時間?”對于這樣一道較難的題,很少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道題進行改編,拆開來解決。教師將“慢車長220m,速度為50 km/h”這個條件去掉,改成“求快車從車頭開始經過一個220m長的山洞到車尾離開需要多長時間?”這就將一個雙向動態題型改成了單項動態的題型,學生也較容易解決。教師通過這樣由簡變難、由淺入深地變化題型來引導學生,不僅使問題更容易解決,還帶動學生開動腦筋,創新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靈活。
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教師要在課堂中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和協調作用,學生也要落實自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求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探究,對于教師給出的問題作出正確解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通過小組間成員的互相交流,既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解題方式,又能汲取他人思維方式的精華,從而使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和創新。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要善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反客為主。通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對他們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數學的課堂中真正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并能夠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發揮一己之長。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