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誠裕(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教育集團)
探討信息技術在浙教版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季誠裕
(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教育集團)
初中數學課程在現代素質教育的推進下,開展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它在創新思維和探究思維的教育理念下,注重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知識的融合,從探究的角度,從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實踐出發,探索在信息技術載體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為增強學生的探究與創新思維、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供條件,具有極為深遠的價值和應用前景。
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應用
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初中數學教學平臺,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增強了學生情感的融入效果,給初中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學生在融入信息技術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探究欲望和創新思維能力。
1.大幅度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是重要的前提,在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手段、電子白板等設備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信息技術載體的圖文并茂的展示中,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動有趣、形象直觀的信息技術設備展示下,可以極大地激發數學學習積極性。
2.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協同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初中數學教學應用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索和創新精神,在合作協同的方式下得以加強,通過信息技術中的相關設備應用,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式的學習,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自主的思考、討論和合作,對數學關鍵問題和重點疑難問題進行協同式的、合作式的探究,提升數學思維。
3.較高地推動了初中數學的數字化教學質量
在初中數學的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可以利用電子白板、Flash等手段,進行數學課堂的教學,借助于多媒體工具和相關軟件,教師可以自主設計數學教學資源,在電子白板的融合應用下,進行數學課堂的自由發揮與應用。如,教師可以在“外接圓和內接圓”的教學中,提前將“外接圓和內接圓”的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存入電腦,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將生動的圖形呈現給學生,提高數學的質量與系統化。
1.學生主體性原則
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探究,必須把握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學生處于利用信息技術探究的主體地位之中,在信息技術融入的應用中,進行學生自主的工具利用。
2.創設數學問題的原則
數學問題是探究與創新的前提,只有在數學問題的導引下,才能引發學生探究數學世界,在問題探究、認知沖突與認知反思的過程中,培養和挖掘學生的自主創新、探究思維,并在問題設計、分析、評析的思路下完成數學知識的建構。
3.合作協同的原則
初中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教學,要促進高效的合作與交流,在信息技術融入的教學過程中,原有的個體獨立性研究效能被弱化,替代以靈活的數學知識合作協同思考與探究,從而在問題討論與合作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自主、協同地突破數學知識障礙。
1.探究數學知識教學,揭示初中數學奧妙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工具非常有限,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網絡技術逐漸融入教育領域,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對數學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多媒體的動態演示,用繪聲繪色的語言、精彩紛呈的信息技術界面,向學生展現出變化多姿的初中數學世界,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感悟動態演示中的數學知識所蘊含的神奇魅力,領悟數學知識的奧妙。
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手段,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輔助應用。在浙教版初中數學的《一次函數圖象及性質》中,要探究一次函數圖象y=kx+b在坐標中的位置及其與“k”“b”值的對應關系,可以利用“幾何畫板”演示出函數y=3x與y=x 與y=-2x的圖象以及函數y=3x、y=3x+1與y=3x-1的圖象間的區別與聯系,在動態的演示中,學生較為容易地理解y=kx+b的圖象,k控制圖象的傾斜程度,b控制圖象與y軸的交點。讓學生仔細觀察并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得出“k”“b”的值決定一次函數圖象的位置及性質,從而使學生掌握這一數學知識點的一般規律。在幾何畫板與其他多媒體軟件應用的融合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理解數學基本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和數學自主思考能力、總結和歸納能力,為后續的數學知識相關內容學習創造了條件。
又如,在浙教版初中數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中,要探究直線與圓的位置變化關系,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點和圓的位置運動狀態,學生仔細觀察點在圓的不同運動位置,注意到點在圓外、圓上和圓內的不同變化,展示出不同的d和r值的變化,繼而學生再興趣盎然地進入直線與圓的位置變化關系的學習之中,從而掌握全面的、系統的數學知識。
2.借助電子白板創設的情境,導入課堂教學準備
初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與邏輯性較強的特點,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要借助于電子白板進行真實情境的創設與設計,為導入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工作,在向學生展示生動直觀的圖象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數學中“勾股定理”學習中,由于這是初中數學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采用傳統的口授講述和黑板板書方式,難以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因而,可以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中的“電子白板”設備,模擬創設出一個人機互動的情境界面,在友好的界面之下,學生可以進行“勾股定理”的關系式描述,并對此展開討論和研究。
3.突破初中數學重點和難點知識,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初中數學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可以采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幫助學生進行重點和難點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初中數學的《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電子白板進行三角形全等的動態展示,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態演示下,明晰三角形全等的構成要素及相應的位置關系,從而提升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
4.展示出協作探究與小組合作的平臺
計算機網絡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和渠道,在網絡信息環境下,學生可以采用頗具趣味性的數學學習系統:“大顯身手”和“小試牛刀”,在這個學習系統中,可以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協同的過程下,學生完成相應練習,并由計算機軟件系統進行評判,得出學生交互合作探究的反饋結果。
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的融合教學中,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高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在多媒體軟件、電子白板的應用下,將抽象的初中數學知識具象化,使學生在動態的信息技術演示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提升了數學學習效果。
[1]張東.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姜昊.初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3]鄭薇薇.初中數學探究式學習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4]王海通.初中數學教學應用多媒體的理性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6).
·編輯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