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會(吉林省洮南市第八中學)
探討體育鍛煉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影響
蘇中會
(吉林省洮南市第八中學)
體育鍛煉不但是一種身體運動,還是一種心理活動及社會活動。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不但可以保持身體健康,還可以提高心理素質,使人們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力。體育鍛煉可以有效調節生活,幫助人們走出困惑,進而提高生活質量。體育課在初中生的教育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培養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人才。初中生通過不同形式的體育教學,培養進取心和創新意識,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使其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長足的進步。主要研究體育鍛煉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初中是學生身體和性格不斷成長的時期,學生在該時期易表現出情緒不穩定、不成熟、不平衡的特點,采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是中學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項有效的方法。
體育鍛煉;初中生;心理健康
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還有利于學生獲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認為,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在使學生肌肉得到有效鍛煉、增加體力的同時,可以緩解學生情緒,消除疲勞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堅毅的體質,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為探討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主要是在特定社會狀態下的個體,其存在于學校教育的各方各面,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教育,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2.體育鍛煉對情緒與情感的調節作用
學生在不同環境下對自己情緒和情感的把握和控制,也是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人們不可能生活在一個真空的環境中,相反人們需要生活在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中。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速,人們需要面臨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使其長期處于高度緊張中,極易出現煩躁不安、緊張憂慮等不良情緒。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課業負擔較重和同學之間的成績競爭,容易使其產生不利于正常學習生活的情緒,如浮躁、焦慮、固執等。情緒的好壞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其身體狀態、個性形成以及對社會的認知情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況可以幫助學生保持正常的機體活動,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但消極悲觀的情緒會導致學生身體各項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長期處于消極狀態且未及時得到醫治,容易引起其他各類疾病,就像我國中醫學所說“愁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3.體育鍛煉促進學生智力的提高
長期保持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可以不斷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智力。根據美國相關報道,體育鍛煉對學生的發育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對于初中生來說,體育鍛煉可以使其變得更加聰明。(1)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神經系統的增強。有關醫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右腦多余信息、記憶容量以及形象思維都遠遠大于左腦,而體育活動可以鍛煉我們的右腦,提高記憶力和對抽象事物的思考能力。(2)體育鍛煉可以刺激學生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使學生對外部環境的刺激反應更加準確快速,可以提高聽覺、視覺、感覺神經的傳輸速度。參加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判斷力、注意力、反應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記憶力,進而使學生整體能力上升。因此,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相應的體育鍛煉,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提高智力。
4.體育鍛煉有利于形成堅強意志
意志品質主要是指人們在遇到不同事情時表現出的自制力、堅韌性和獨立自主、頑強勇敢的良好品質,是學生的重要品質。意志品質不但可以在克服困難的時候表現出來,還可以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起來。自信和毅力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缺乏自信的學生一般也會缺乏毅力。參加體育鍛煉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在鍛煉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度,在不知不覺中培養毅力。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需要克服變化多端的客觀條件和學生主觀的困難。在不斷戰勝自我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好品質。但一些同學想鍛煉,又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總之,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毅力,對今后的學習生活有積極的意義。
5.體育鍛煉有助于正確認識自己和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對于中學生來說,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自我評價是極為重要的,通過不同環境的影響,可以形成準確的自我評價。體育鍛煉需要在一定的環境和空間里進行,也需要與不同的人接觸和交流。當學生都在運動場進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時,可以盡快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變得親近,容易建立友誼。在這個過程匯總,每個學生都直接或間接參與對自己的一次客觀認識,通過體育鍛煉結識更多的伙伴,融入集體,為成為集體的一分子而開心,變得更加積極樂觀。因此,輕松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保持心情愉悅,有助于正確認識自己和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6.體育鍛煉可以消除疲勞和減輕心理負擔
當今社會,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習壓力,學生容易感到疲勞,這是由身體和心理壓力共同引起的,導致學生出現失望、孤獨、憂郁等悲觀的情緒,出現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鼓勵學生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鍛煉項目,可以通過運動提高身體素質,改變精神狀態,使身心得到放松,消除疲勞和減輕心理負擔。體育運動已經成為臨床公認的有效治療心理障礙的方法。
7.體育鍛煉促進心理發育
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個人情操,促進其個性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體育鍛煉可以減輕學生面對課業負擔緊張、焦慮的情緒,并養成積極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逐步形成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自尊心、審美力和毅力,使學生具有快速適應社會的應變能力。通過體育鍛煉還能使學生體會到勝利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長期保持心情愉快。
初中時期是學生身體和心理快速發育并逐步形成的階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有助于學生身體發育和各器官功能增強,增加自身免疫力。隨著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提高,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不斷加強,能及時調整心態,保持樂觀向上。同時,體育鍛煉還能保持學生情緒穩定,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消除疲勞感。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加快,有利于學生加快思考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有利于初中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校醫應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在鍛煉過程中,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逐漸養成長期堅持鍛煉的好習慣。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