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琳(吉林省梨樹縣第四中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探究
劉博琳
(吉林省梨樹縣第四中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有效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轉換后才影響于學生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很適合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探究
此文對目前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給學生帶來的重要影響和具體的方法進行闡述。
創建有益的教學情境活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求知興趣,培養了學生對知識渴望的基礎意識。情境教學能有效加深學生對知識認知和實物辨別的能力,可以開發學生右腦的智慧,能夠充分利用大腦來記憶和理解語文知識。一旦形成了系統的情境教學,學生對初中語文便是情有獨鐘了。
1.用情境創設懸念
人們一經對事物產生了興趣和好奇心,行動起來會更加的用精神動力,并會沉浸在求知探討的過程中。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題來增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思想走進一個意境,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2.借用情境啟迪思維
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體會到文章的主要情感,形成自我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由于初中學生還在持續的學習過程中,還沒有辦法涉及更廣的知識面,通常無法體會到豐富情感的存在,那么需要教師來創造一個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的情境,例如在教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內容時,利用課堂的前一個十分鐘來讓學生講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對錯誤的反省等問題,緊接著教師再引出每個人的生活態度是不相同的,從生活上的思考引申到實際的課堂上。
3.采用情境認知情感
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中,挖掘教材特有的形象,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真正思想情感。例如,學習《虞美人》過程中就可以采用鄧麗君的《虞美人》歌曲播放,從這樣的情境將學生引入詩人的情感當中去,那么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意境了。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刻體會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并思索如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投入。利用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 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