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建甌第三中學)
如何將歷史課堂從“枯燥”轉為“生動”
潘曉紅
(建甌第三中學)
在歷史教學中一直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即:學生喜歡歷史電視劇、喜歡看歷史故事,可是卻不喜歡學習歷史課。這是為什么呢?仔細分析不難得出:為了考試,為了分數,歷史課堂一直采取的都是簡單“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照本宣讀,學生死記硬背,課業的壓力讓學生看不到歷史學習的意義,也找不到學習歷史的興趣,甚至這種枯燥的課堂讓學生感到厭煩。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要認真對待這一問題,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種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使歷史課堂從“枯燥”轉變為“生動”,重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也能確保歷史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更能促使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初中歷史;生動;自主;小組;辯論;百家講壇;多媒體
初中歷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也是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為學生健全發展起著不可替代作用的一門重要學科。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知識的簡單灌輸,死記硬背,讓原本富有價值的課程變得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成為學生取得高分的工具。所以,這種枯燥不堪的歷史課堂讓學生開始厭倦,也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導致課程效率相對較低。因此,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要摒棄以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來展現歷史課程的魅力,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健全發展。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將歷史課堂從“枯燥”轉為“生動”進行論述,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直接打破了以往課堂的簡單灌輸式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且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密切聯系。所以,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組織自主學習活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加強學生的理解力。
組織學生自主練習習題,并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確保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進行。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也有助于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給課堂注入生機,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小組討論活動是指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中了解基本的歷史知識,以為學生健全發展做好保障工作。所以,為了構建“生動”的歷史課堂,也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過程中,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發展。
辯論活動是初中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活動,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使學生在全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學生個性的凸顯以及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恰當的辯論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確保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
例如,在教學《鴉片戰爭的烽煙》時,我組織學生以“鴉片戰爭的失敗是否可以避免”,組織學生分別代表正方(鴉片戰爭的失敗是可以避免的)、反方(鴉片戰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組織學生自主搜集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且在這樣的辯論課堂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對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辯論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進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形成歷史素養。
百家講壇是前幾年非常火的一個節目,節目把歷史表現得聲情并茂、活靈活現、繪聲繪色,不僅吸引了大批觀眾,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模擬百家講壇來進行教學,一來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化,二來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偉大的抗日戰爭》時,我選擇了模擬百家講壇進行教學,在這章節的授課之前,我將相關的內容進行整理,然后從抗戰的開始、經過、結束的重要事件進行整理,并以“講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這樣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給課堂注入生機,而且也有助于知識的系統化,更有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
多媒體是現代教學手段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構建形象化歷史課堂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有效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確保歷史課程在形象的歷史課堂中獲得良好發展。
還以教學《偉大的抗日戰爭》為例,在模擬“講壇”的過程中,我還會將一些資料以視頻的形象展現出來,直觀的視頻展示不僅能夠為相關的歷史事件提供證據,而且與加深學生的印象,加強學生的理解也有著密切聯系。
總之,素質教育下的歷史課堂應該是多樣化的、應該是具有生機的。也就是說,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借助多種活動來有意識地將枯燥的歷史課堂轉變為生動的課堂,進而也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向莉.初中歷史如何創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7).
·編輯 孫玲娟